春天結束了,進入了酷熱的夏季。
刺眼的陽光直射到竹林之中,夏蟬孜孜不倦地鳴叫著,莊行穿著短褲短衣,踩著一雙木涼鞋,給芸苓上課。
“假如我把雞和兔子關在一個籠子裡,從上麵數,一共有三十五個頭,從下麵數,一共有九十四隻腳,你能算出來籠子裡兔子和雞的數量分彆是多少嗎?”
“嗯...”芸苓一臉沉思,在木板上寫寫畫畫。
“三十五個頭...九十四隻腳...”芸苓掰著手指頭,“雞有兩隻腳,兔子有四隻腳...”
“九十四隻腳分成兩半的話是四十七...”
“分成四半的話...分不完...”
“假如兔子有二十隻...那就是八十隻腳...”
她在木板上用窮舉法計算,愁眉苦臉地算著,莊行打斷她,說道:“看我這裡,我教你用最簡單的辦法計算。”
他拿過芸苓的炭筆,在木板上畫圓圈。
“我現在用圓圈符號代表雞。”
“兔子和雞一共有三十五隻,兔子的數量就是三十五減去雞的數量。”
“然後,兔子有四隻腳,雞有兩隻腳,那麼列出算式來就是這樣...”
“這樣...這樣...再這樣...就算出來了。”
“真的呀,好厲害,居然還有這種辦法!”
“我再換個數字,這次你一個人算一下。”
莊行把小學三年級就要學的雞兔同籠教給芸苓,他儘可能把自己覺得能用得上的知識傳授給她。
村裡的小孩都不上課,不管男孩女孩,都是從小就幫家裡乾活,等到長大了就結婚生子,自立門戶,大多數人都是這樣過來的,很多村民都是文盲,大字不識一個。
芸苓將來要走科研路線,莊行肯定竭儘自己所能教導芸苓。
今天上的是數學課,除了數學課以外,莊行還會給她上物理、化學和生物。
其中生物課的占比是最多的,尤其是植物相關的知識,光合作用,碳循環,乃至於豆子各種性狀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他都給芸苓講過了。
知識的來源很好解釋,就說是從白蓮居士裡的玉簡看到的,反正玉簡是他在保管,他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況且芸苓根本沒問過這種問題,她從來不會對莊行有所質疑。
上過課之後,莊行日常和芸苓到村子外麵去打野味。
他依然每天習練暖身訣,但自從上一次突破之後,再修煉的成效,就十分緩慢了,真炁的總量幾乎不再增長。
大概是“容器”被裝滿了吧,一個杯子,就隻能裝一杯水,就算不停地往杯子裡倒水,杯子裡的水也不會變得更多。
身體就是真炁的容器,他的身體還在發育階段,最開始之所以進步神速,是因為容器是空的,如今想要再進一步的話,就隻能不斷地堅持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