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舔了舔嘴唇,繼續說:“他們既然願意提出給侄兒舉孝廉的條件,咱們不如就坡下驢,省得夜長夢多。”
諸葛亮聽完,眼中閃過一絲笑意,淡然道:“明白了。我這裡還有公務,你若無他事,就先回去吧。”
劉禪所言,諸葛亮似乎並不打算深究,隻見他輕輕搖了搖頭,那冷靜的態度仿佛一池春水,波瀾不驚。
“先生,我還有件要緊事兒。”劉禪急匆匆地走進來,一掃往日的嬉皮笑臉,神情嚴肅地說。
“方才說的那些不過是些家長裡短,今日特地來,是有國家大事要和先生好好商量商量。”
諸葛亮正提起筆,準備批閱文書,見狀不由得詫異,又把筆擱回了桌上,溫和地問道:“阿鬥,有何事困擾你,但說無妨。”
他這個弟子,自小就聰明過人,尤其昨夜提議定都南鄭,讓諸葛亮對這個年輕人的戰略眼光刮目相看。
南鄭這個地方,他之前並未考慮過,但劉禪的提議卻讓他覺得非常有道理,展現了不俗的戰略思考。
“荊州!”劉禪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依我看,荊州不久將生變。”
“哦?”諸葛亮挑了挑眉,追問:“能具體說說看嗎?”
“我覺得...關羽將軍可能會擅自開戰!”劉禪的話如石破天驚,讓諸葛亮也不禁一愣,下意識地反駁。
“這...沒有主公的命令,雲長怎麼可能輕易出兵?”
劉禪緊鎖眉頭,這正是他最擔憂的地方。
目前,無論是劉備、諸葛亮,還是滿朝文武,都沒有任何開戰的意圖。
漢中之戰已經持續了兩年,大家都認為應該休養生息。然而,曆史的軌跡卻明明白白地顯示,關羽將在今年挑起襄樊之戰。
他心中憂慮,關羽的所謂“通知”,恐怕不過是在戰前給劉備的一個簡單告知,甚至可能連等待回複的時間都沒有,便揮師北上。
“阿鬥,你這話倒也有趣,但國家大事,非同兒戲。”諸葛亮語重心長地說。
劉禪卻愈發來了興致,他挺起胸脯,揮舞著雙手:“先生,我雖年僅十三,但並非無知幼童。
荊州之事,我自有見解。就算父王未曾下令,仲父掌管荊州軍事,開戰與否,理應有權決斷。“
諸葛亮看著劉禪那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心中暗自感歎,這少年胸脯挺得如此堅定,脖頸高昂,倒真有幾分王者風範。
“阿鬥,你當真願意冒險前往荊州?”諸葛亮試探性地問。
“有何不敢?”劉禪一臉堅決,腰肢挺得筆直,“我願親身前往,一探究竟。”
諸葛亮眉頭緊鎖,他深知劉禪身份尊貴,發絲、肌膚、雙手皆顯貴氣,如此金貴的世子,怎能輕易涉險。
他斷然拒絕:“你乃世子,肩負國家未來,不可輕率離境。這趟遠門,太過危險,我不能讓你冒險。”
“嘿,你聽過沒?世子劉禪居然跟孔明先生打賭,說要是荊州有開戰的跡象,他就要去荊州跑一趟!”一個宦官邊說邊笑,好像聽到了天大的笑話。
“可不是嘛,誰不知道劉禪是劉備的心頭肉,十三歲的世子想去荊州?那不是開玩笑麼!”另一個宮女搭腔,掩嘴偷笑。
“先生,咱們來點有趣的?”劉禪一臉詭計,眼珠子滴溜溜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