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支持儒家,而你們秦國的中央朝堂大部分是法家士人,這就決定了他很難獲得大臣們的支持。這也是後世判斷,您真的有可能是自己選擇胡亥作為接班人的原因。”
秦始皇捏緊了藏在衣袖下拳頭,不管怎麼說,現在的他已經確定不可能再用胡亥了。
“當然,這些都是猜測,因為秦國的史料在我們當下是失真的。”蕭盼盼不無遺憾地說道,“回到接班人的問題上,太子或者說下一任君王是否延續父輩的核心政策,是一個很關鍵的考量點。”
秦始皇讚同地點頭。
“我們先拋開政策的對錯與否,我發現曆代皇帝好像都沒有深切的和自己的接班人討論過帝國發展的方向問題。說白了,就是沒有目標。秦國的耕戰政策能保證超過的六代帝王的長期延續,除了其本身在製度上的優越性之外,還有外部環境的強烈影響。”
“戰國嘛,不可能自廢武功的。所以秦國在商鞅變法後的曆代君王,都很好的貫徹和實施了變法後的國政,誰也不敢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但當沒有這種外部環境時,曆代的接班人該怎麼選擇發展道路就是一個問題了。”
蕭盼盼喝了口水,“按照遺留曆史的猜測,扶蘇作為被儒家教傻的一代接班人代表,在他的價值觀裡,秦國的國政是必然要改的。但怎麼改,我想他是頗有些自以為是的。”
扶蘇困惑。
曆代儒家士大夫更是被蕭盼盼一句教傻了的代表,弄得麵紅耳赤。
“我並不知道扶蘇會怎麼治國,但按照後來那些被教傻的太子或接班人的操作來看,無非就是與士大夫共天下,追求所謂的周禮和三代之治。”蕭盼盼不屑的一笑,“但可惜,但凡這樣做的皇帝,曆史都證明了他們是傻缺。”
無數的皇帝暗暗的覺得這是在罵自己。
“這裡點名批評漢宣帝的兒子劉奭,西漢就是在他的手上走向沒落的,因為這傻子徹底的相信了儒家。你老爹都告訴你了,漢家自有製度,王霸兼有,你傻了吧唧的去全麵信任儒家,完蛋活該。”
劉詢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眼中晦暗不明。劉奭自己倒是非常不服氣,儒家哪裡不好了!
“另一個點名的就是朱允炆,這是一個傻缺中的傻缺。還有明孝宗朱佑樘,徹底的敗家子。這幾個人以後等我連接到了他們的時代後再細說。”
朱元璋聽到這,困惑無比的和朱標對視了一眼,朱標此時也很不解。隨即二人立刻明白了,老四造反的對象應該就是這個朱允炆了。
“信任儒家不對嗎?”嬴政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他此時也很困惑,既然法家出現了反噬,那儒家為什麼又是不對了。
蕭盼盼思考了一下,回答道,“不是說儒家不對,而是儒家沒有提出解決核心問題的有效辦法。這個問題很大,大到需要去全麵的梳理社會演進和儒學發展的整個過程。等我連接到孔子或商鞅的時候再細講吧。”
始皇帝很平靜,並沒有著急的去追問。
“現在的實際問題是,扶蘇盲目信任儒家,或者說,有很多接班人盲目信任儒家的根源之一,是他們被一個所謂的三代之治給騙了。這裡可以提前說明,儒家士大夫渴望的三代之治是被粉飾過的虛假時代。”
“胡說八道!”
“妖言惑眾!”
“嘩眾取寵!”
“成語接龍。”
除了義憤填膺之外,一些維度裡,有人的信仰遭到了動搖。幸好他們不會因此出現腦袋爆炸的情況。
孔子無言的篆刻著手裡的春秋,他的弟子們也隻是安靜的等待著,心中五味雜陳。因為他們知道這位蕭姑娘說的是實話。
扶蘇此時也是心中震動,某個美好的幻影似乎正在他的腦中消散。
“由於我國的曆史上並沒有出現一個具有指導意義的發展綱領,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接班的皇帝在穩定了自己的帝位後,往往進入了某種倦怠,迷茫期。他們找不到發展的方向或者實現某個方向的方法,最後就隻能濃縮成兩個字,維穩。”
蕭盼盼頓了頓,“儒家士大夫口中的三代之治讓人神往,但儒家沒有給出一個到達的方法,或者說他們提出的那套方法根本沒有觸及到社會發展的本質,這也導致了曆代帝王不知道該如何去實踐,甚至搞出錯誤的實踐,結果就是在麵對曆史周期律這個最終敵人時,隻能無力投降。”
“曆史周期律!”
無數帝王將相敏銳地抓到了這個讓他們心中一顫的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