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這樣的局麵下,他唯一能團結各部落的方法就是率領眾人南下搶掠而已。總之,整個東突厥內部的矛盾也是處於隨時會爆發的狀態中,而渭水之盟本質上加速了這一矛盾的激化。”
“這次頡利的傾巢出動,以虎頭蛇尾的結局收場,讓一眾部族首領確定了,頡利可汗不如李世民可汗。在最好的時機你都奈何不了李世民,以後就更不用想了。自此東突厥侵略中原的前景開始暗淡,內部矛盾自然也激化了。”
李世民滿意地點了點頭,提問道,“之後的局勢走向如何?”
“從武德過渡到貞觀之後,東突厥進入了內亂的狀態,而大唐則開始蒸蒸日上,突厥壓迫大唐的局麵也徹底消失了。”蕭盼盼頓了頓,“渭水之盟後,頡利的威信開始崩塌,大量的部落開始拒絕依附他,而這其中就有大部分部落投奔了他們心中最好的可汗,李世民。”
李世民再一次進入到了那種美滋滋的狀態。
“麵對各部落的反叛,頡利派他的侄子率大軍去討伐,結果被回紇酋長擊敗,俘虜了其大部,回紇從此興盛。這場失敗後,他命突利去討伐,但繼續戰敗,頡利關押突利並鞭打他,二人的關係也因此算是決裂了,到後來頡利每次向突利征兵,突利都不從,最後乾脆入朝,來跟您這個把兄弟混了。”
李世民一怔,隨即搖頭失笑。
“貞觀二年,契丹酋長率其部降唐。”蕭盼盼沉默了片刻,繼續說道,“同年突厥北部的部落大多叛離頡利,歸附薛延陀,推舉其首領為可汗,但這人不敢,直到您冊封後他才有了底氣。”
“貞觀三年,您命李靖,李績,柴紹,薛萬徹等人率十萬大軍攻伐東突厥。”蕭盼盼感歎道,“人類曆史上最會打仗的皇帝,派出了兩位武廟十哲中的大牛,徹底覆滅了這個部落。此戰中,李靖更是以三千騎兵攻克定襄,威震北狄。”
“總之,最後頡利被俘,義成公主被李靖斬殺,大量部落投降歸附,各部落首領經過商議後,共推您為天可汗。其中阿史那部落是第一個歸附於您,您一個沒殺,並推行了羈縻製度。十幾年後,您滅薛延陀,整個草原也被全部改造成了羈縻州。”
聽到這的李世民並沒有多高興,因為他注意到了自己在十幾年後滅掉了薛延陀,這意味著什麼他大致能推測出來。
“滅東突厥後,因為您對草原部族建立起的絕對權威,大唐的對外作戰的成本開始驟降。首先是發動戰爭的時機快準狠,常以消滅邊境威脅和滅國拓土為主,時間上也也基本壓縮在幾個月內完成,將百姓的壓力降到了最低。這一點上也側麵反映出了貞觀群臣高效的執政能力。”
李世民的大臣們高興了。
“軍隊規模和編排上,形成了以小股唐軍精銳為核心,大概一萬左右的樣子,搭配上遊牧部族的部隊為仆從軍的模式。每場戰爭的總兵力基本就在十萬左右,甚至打吐穀渾,高昌時用的乾脆就是遊牧部族的士兵。戰爭收益比,高到爆。”
蕭盼盼頓了頓,“這裡強調一下,您能做到這一點,根源就在於您身上具有的,皇帝和可汗兩個身份的重合性。而能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五胡亂華之後那段曆史的沉澱和發展,所以這個天可汗的成就,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複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