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生源來自哪裡(2 / 2)

“我國的鐵路裡程超過了15萬公裡,高鐵裡程超過了4萬公裡,鐵路係統一年的總收入超過五千億。”

聽著這樣的數據,朱棣激動的難以自持,他也想賺到這麼多錢。

“我國儲備了至少一億噸糧食,夠我們當下十四億老百姓在顆粒無收的情況下,吃一到三年。而且就在我當下的時間點,全球正在發生嚴重的糧食危機,但我們國家可以從容應對。”

前麵的那些東西老百姓不太懂,但這樣的糧食數據意味著什麼他們可太明了,配上光幕裡各種大型倉庫展現出的畫麵,真是看得他們眼饞不已。

“這些東西都不是憑空出現的,我們這個時代能積累發展到今天這樣,除了無數百姓的努力之外,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教員在整合華夏文明精髓的過程中,建立了科學的治國思想準則。”

“這一思想準則一直在整個國家範圍內傳承著。”

“這些思想都是被曆史檢驗過的真理,是實實在在的成功經驗。你們可以抱殘守缺,但千萬彆傻不拉幾的去碰啊。朝聞道夕死可矣,今天我把不容置疑的道放在這了,不想暴露自己智商的人可以來搏一搏,辯一辯。”

各時空有良知,渴望進取的文人們都無語了。原來的一些道統要去守護,是因為就隻有一個實踐下來還能用的道統,現在有了更好的道統,為什麼還要去抱殘守缺呢。

當然有人有良知,渴望進取,自然就有人沒良知,隻想一塵不變。所以他們現在真的恨透了這個在挖他們根的女子。

“在教育的核心理念搞定後,就可以推行教育方式的變革。”蕭盼盼說道,“介於你們時代的國力有限,我就不說什麼全民教育了,而是應該以某一個大城市為中心,建立公學體係。私學和公學可以共同並存,共同發展。”

“為什麼要建立公學,因為私學教出來的大部分隻會是地主階級的代言人,這群人受到家族,或者地方的恩惠,還有所謂座師的提點,天然的就是結黨營私的苗子。哪怕你們皇帝搞個自欺欺人的天子門生也沒有意義。”

“而公學才是培養真正意義上天子門生的地方,私學弟子可以繼續去考他們的科舉,公學弟子進行三級製學習模式。”

“你之前提過的小學,中學,大學!”趙匡胤又開始搶答了。

“是的,你們可以換名字,怎麼習慣怎麼來。”蕭盼盼說道,“小學以開蒙為主,中學以學習基礎的曆史,數學,物理,德育知識為主,中學結束後進行一次升學考試,考的好的進入大學,另外可以讓他們自願報考軍校。”

蕭盼盼攤手,“現在知道所謂的進士入軍的那個進士該從哪裡來了吧。”

趙匡胤點頭,“但生源去哪找?”他繼續追問道,能讀書的孩子都是地主家的,也許裡麵會出幾個人才,但肯定不會多。

蕭盼盼打了個響指,光幕裡出現了一個現代學校的圖景。

有些斑駁的學校招牌上寫著六個大字,工人子弟小學。隨著畫麵一轉,一個更大一點的學校出現了,招牌上寫著工人子弟中學。

“一旦社會出現產業工人,那他們的子女就可以大範圍的進入脫產學習。父母白天去工廠工作,孩子們就自然的去工廠區的學校上課。所以,隻要能搞煤鋼聯合體,搞羊毛紡織,搞各種新型產業的時代,你們的生源將不會隻是地主家庭的孩子。”

“原來在這等著啊!”嬴政失笑搖頭。

正在騎馬趕往安定城的李世民聽到這,也是在心中暗暗激動,他找到了擺脫關隴貴族束縛的鑰匙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