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雖然心裡都有些無奈,但是誰也沒有說出來。
畢竟隔牆有耳這句話,兩個人比誰都明白。
但是讓人想不明白的是,究竟是誰在海麵上這麼明目張膽?
難道是吳越國的水軍?
要知道從吳越國的溫州,一直到中原的密州附近,這一大片廣闊的東海、黃海流域,基本上都是扶桑人登陸最多的地方。甚至有些漂流最遠的,還出現過在閩地的福州、泉州,嶺南的楨州、高州以遠的地方。
不過在扶桑國正對的海域海岸線,卻是如今吳越國地盤占最大優勢。燕敬權和陳誨都是唐國大將,自然對這些戰備軍事有所了解。雖然兩個人都不是水軍,但是對於這些還是多少懂得一點的。
作為南方最強勢力的唐國,曾經擁有廣闊的海麵海岸線,可是隨著江北被中原占領,如今的唐國僅僅擁有江陰一地,還對著大海的出口。
平時因為害怕周國的水軍從海麵上進入入江口,所以當初朝廷已經封鎖了海麵,使得一些大型的船隻無法進入。這種有利有弊的事情,朝廷在皇帝的示意下,做的有滋有味。
如今看來卻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尤其兩個人都是身經百戰的大將,馬上就想到了這件暈頭的事情。聽到柳下一棲這麼說,都在心裡微微感歎,卻沒有絲毫的辦法解決。
因為中原也不擅長水戰,不然長江天險早就突破了。其實唐國所擔心的,卻是鄰國吳越國乘虛而入。畢竟兩國大多數的國土相鄰,加上吳越國據說還有小型的樓艦。這對於常年行駛於海上的水軍來說,如果從入江口占據水寨,那將是唐國的一個噩夢。
所以隨即想到是吳越國的手段,在兩個人看來是很正常的。
再說扶桑國雖然在中原看起來不值一提,但是去過扶桑國的人都知道,那裡還是有著一些資源的。尤其那些馴服卑微的順民,曆來便是沿海政權作為奴才的最佳人選。
這次可能是他們看到,這些來自扶桑國的人,沒有去他們沿海的州府,便想橫插一腳?
隨即兩個人都否定了這個想法!
因為吳越國這些年雖然和唐國紛爭不斷,但是憑借的還是中原周國的空頭許諾,所以周國每次南征,吳越國都會搖旗呐喊在邊境挑事!
不過因為曆次兩國的各次紛爭,都是以吳越國失敗告終,這給吳越國沉重的打擊。尤其當年的唐國太子李弘翼,率軍堅守潤州,後來還命都虞候柴克宏解救常州之圍,大破吳越軍斬首萬級,俘虜了十多位將領,可以說是令吳越國甚為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