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終於又穿上了這身衣服,想必一身神功已經大成了罷!不知道是不是還在懷念那個中天八國王呢!姐姐可能是忘了吧!這裡可是龍虎山是天師的地盤,不知道他看到你這身衣服,會不會出手降魔除妖呢!”藍衣女子看著不遠處軍寨的匾額,居然多了一分笑意。
“姐姐心中一直記掛著妹妹緊呢,怎麼會容得下彆人呢!妹妹倒是小家子氣,如若舍不得便直說。姐姐聽說那邊康樂小兒陽壽已儘,隻怕妹妹你遺憾些,若是這速度慢了,回去金陵便見不到了。”大道上女子眼中精光暗閃,看到藍衣女子不為所動,仍然語氣淡淡的。
“紅蓮再現,血流金陵!”藍衣女子靜靜的說道:“姐姐想了很久吧!倒真是執著呢!金陵妹妹自然是要回的,不過妹妹倒是要去這龍虎山一趟的,姐姐要不要一起呢!”
“妹妹請便!”大道上的女子微微側身,似乎對藍衣女子的話不在意,但是側身時目光中閃出了一絲精光。她示意藍衣女子隨意,看著藍衣女子拎著九郎,真的從岸邊上來慢慢走向了雄石寨,卻沒有絲毫的阻攔,隨後身影一晃便消失在那裡。
“中天八國王!張遇賢啊張遇賢,你當真陰魂不散嗎!”藍衣女子口中喃喃,似乎身形微微晃動,人影也消失在雄石寨。
據後世的《新五代史》所記載,當初在嶺南的循州博羅,有神仙突然降臨在普通百姓家裡。因為替人預言禍福災難都很準,被時人奉為現世神仙。
當時因為動靜太大,百姓張遇賢也和大家一起去向神仙祈禱,希望看看自己有沒有出息。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出身農民的漢子,居然身份就此而改變。
因為在大家的注視下,神仙對他說:“你是天上的羅漢轉世,可以留下來在身邊服侍我!”
於是,這個不知道幾代沒有出頭的張遇賢,自此由此搖身一變,成了神仙口中應世的羅漢,身邊漸漸便彙聚了不少信徒。大家便都把張遇賢當成羅漢來供奉,而張遇賢自然對神仙言聽計從。
而就在張遇賢遇到神仙的這個時候,嶺南割據的南漢國的皇帝,當時風雲一時的高祖皇帝劉岩,剛剛才駕崩西去。他存世的兒子中長子劉玢繼位,這可是一個不省油的主,在南漢國乃至五代時期,都留下了不好的名聲。
最典型的便是他老爹還沒有下葬,他就因為終於得到了帝位不可一世。不但居喪的時候,公開的宣淫作樂,而且還下達了許多搜刮民脂民膏的旨令。
當真是上台不到幾天,便天天召集一幫人在宮裡尋歡作樂,享受自己以前不敢享受的快樂。加上他橫征暴斂排斥異己,很快便導致嶺南人心向背。雖然這裡麵可能有政敵故意散布,那也是劉玢自己無道作死。還有因為他兄弟諸多,加上身邊奸人集聚,使得他對許多人具有防備心理,朝中自然便是人人自危。
曆來朝中不穩,自然導致了諸地盜賊起事,嶺南安定了幾十年,此時也不能免俗。
其中因為循州的博羅位置特殊,有賊人便看中此處進退有據,便號召了幾百人生事,希望獲得一些好處。無奈他們這些人沒有長遠眼光和布局,在官府的驅趕和搜捕之下,便四處流竄和躲避。
因為聽說博羅有神仙靈驗,便使人前來詢問自己這些人的前景。因為這些盜賊初始隻有幾百人,但是因為不少人受到官府的壓迫,被大家一唆使,此時反倒是有了千餘人之多。
他們在詢問神仙之後,得到了滿意的答複。
因為神仙告訴他們,這個張遇賢是羅漢轉世,是下來凡間普度眾生的,大家可以推舉張遇賢為主,於是大家便相信了。隻能說這個時代的鬼神威力太大,張遇賢自此順利成為了這些盜賊的首領。
後世的史書記載,離著張遇賢起事也不過幾十年,這些事件和傳說當是可信度極高。而且,史書是占據中原的大宋所書,綜合了南漢國和南唐國的史書,那就更不會編造了。
當時在有心人的推舉下,張遇賢居然自號中天八國王,在博羅便改元永樂,而且還設置了官屬,短短時間裡在張遇賢的周圍,便彙聚了幾千隨眾。
後來作為當年參與征剿作戰,其中當事者有人分析,當年張遇賢能夠稱王,最主要還是得到了神授。因為在五代這個時期,各地借稱神仙名頭起事的太多,何況當世佛道昌盛,民眾信仰者居多。
至於張遇賢所遇的神仙是誰,居然沒有人見過這個人的真麵目,自然也就不知道這個神仙是誰,但是有人揣測,這個神仙就是在張遇賢失敗之後,都可能還存在於世間。
因為這個神仙從出現到消失,一直都沒有可以接近過,神仙自有神仙道,那是普通人可以揣測。至於張遇賢的出現,那是他的運道使然,他後來的失敗,自然便也是他的運氣了。
不管張遇賢後來如何,大家最感興趣的,自然還是當初點撥他的這個神仙。他或者她究竟是哪路神仙,許多年以來大家都在揣測,雖然沒能見過,卻更令人思考和神往。
雖然沒有人見過神仙,不過這個神仙有一個顯著的標誌,那便是服侍神仙的人,都穿著紅色的服裝。
其中張遇賢在還沒有得到神仙認可的時候,神仙在博羅縣降臨之後,身邊隨後有兩個使者。這兩個使者一男一女,都是穿著白底紅蓮服侍的少年男女。因為張遇賢的緣故,兩個使者對外聲稱,自己是神仙座前的紅蓮使者。
於是,當時擁護信仰張遇賢的人,都以身著紅袍為榮。張遇賢自己更是渾身上下素紅,當時人稱應世紅衣羅漢。就是後來張遇賢被推舉為盜賊首領,他的部隊也全部是身著大紅,嶺南地方把這支部隊稱為紅蓮渡世軍。
不過當時雖然劉玢不務正業,但是高祖皇帝劉岩留下的家業還是牢固,加上劉玢的幾個兄弟比較能打仗,把張遇賢幾乎趕儘殺絕。張遇賢無奈隻好避向嶺外地區,其中問神仙以後的方向。
當初神仙明確的指導說:“應當過嶺攻取虔州!”
虔州當時是剛剛被改朝換代的楊吳,號稱大唐後裔的李家南唐的地盤。較於京城金陵來說雖然有些偏遠,但是是屬於接轄閩地和嶺南的重要州府。
南唐派遣了朝中能將賈浩鎮守,誰都沒有想到張遇賢會突然前來襲擊。
後來南唐的史家分析,張遇賢在嶺南受到重挫,偷襲虔州是戰略轉移的計謀。因為張遇賢不在嶺南那邊生事,嶺南的軍隊不會拚命去殲滅。當然嶺南要完全殲滅張遇賢,付出的代價肯定不菲,對於剛剛登基的劉玢來說,還有些得不償失。
當然,南唐的史家也分析,如果當時劉玢一力剿滅張遇賢的話,就可以完全掌握嶺南的大權,也不至於後來被膽大的弟弟劉晟擊殺。劉玢雖然逼得張遇賢逃向了南唐,而且襲擊了虔州的地盤南康,但是也留下了個軟弱的名頭。
雖然張遇賢後來順勢占據了白雲洞附近,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他是昏了頭,還是被身邊的人灌了迷魂湯,居然隨即便在白雲洞附近營造宮室,準備修建自己的宮殿。
不過當時張遇賢確實是聲勢無兩,手下有得力的四大天王,而且有十萬餘眾信徒,這在當時來說,已經超過了許多割據政權的實力根底。而且他們一路接連攻陷了沿途各縣府,作為節度使的賈浩不能抵抗,連連敗退而去。
當時,張遇賢沒有乘勝連下虔州,或者回擊嶺南的州縣,而是準備在白雲洞附近建立政權,或者是說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準備在南唐和嶺南之間生存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但是,張遇賢忽略了同樣剛剛登基不久,而且是站穩了腳跟的南唐國新主李璟的想法。
因為李璟的父親李昪,做了十多年南吳楊家的太上皇,最終沒有忍住,自己篡位做了皇帝,但是命短沒做幾天皇帝便歸天了。但是還在他做齊王的時候,便立了長子李璟做王太子,鍛煉李璟處理政務的能力。
後來李昪臨近要篡位的時候,更是把在廣陵做同平章事的李璟召回金陵,封他做了掌管軍事的副都統。那時候李璟才不過十多歲,可以說是久經沙場。
此時,張遇賢被劉玢趕出了嶺南,卻莫名其妙殺到了自己的地盤來,作為年輕氣盛的李璟來說,哪裡能夠忍得了這口氣。他馬上便派遣當時洪州營屯虞侯,有名的南唐戰將嚴思出擊,力求要儘快殲滅張遇賢一夥。
更加讓張遇賢頭疼的便是,李璟還派出了剛剛名揚天下的大臣,當時的通事舍人邊鎬率軍配合。誌得意滿的張遇賢再次詢問神仙的旨意,誰知道出人意料之外的是,神仙突然沒有指示了。
至於神仙後來如何,旁人自然無法知曉。但是因為神仙沒有了指示,首先便是張遇賢手下的四大天王出現了分歧。而一向在軍中出現的紅蓮使者也不見了,部眾便有許多人出現了害怕,人心開始渙散。
沒有過多久便如史書所記,最終那位神仙不知所終,從此無人得知其去向,世人紛紛揣測,神仙當是返回天庭歸位去了。
張遇賢手下的部眾或者被殲,或者便紛紛投降南唐,甚至有些當初來自嶺南的部眾,再次潛回了嶺南去,希望可以得到餘生。而風雲一時的中天八國,就此在南唐白雲洞附近毀滅。
後來據說南唐當時在白雲洞收繳了不少財物,雖然南漢國也有份參與了合擊,但是財物都進了南唐國的口袋。後來南唐一直認為嶺南南漢國富有,便是從這次剿滅中獲知了信息的影響。
張遇賢自己被俘,和他一起的唯有一直保護他的手下,號稱四大天王之一的夜望王梁爽。當時張遇賢雖然有心歸降南唐,但是李璟以最初張遇賢無心歸降,奮力對抗南唐導致將士民眾死亡過多為由,一起押解到金陵梟首以示天下。
誰都明白,這是李璟需要一場戰爭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建立自己無上的威望。確實也大大凝聚了他在南唐軍隊的號召力,而張遇賢正好成為了李璟立威的墊腳石。
雖說張遇賢在金陵授首的時候,據說當天天降暴雨於金陵,張遇賢更是對天暴吼,說自己乃是羅漢現世,李璟如果違背天意殺了自己的話,李家一定不得好死,李家子孫一定不得好死。
隻要紅蓮再次現世,必當血流金陵,天滅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