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整頓朝綱(1 / 2)

從帝陵回到鹹陽城中,科考的事情也大概定了下來,今年還是按照以往的文武大比進行,隻是名字正式更換,將科考和察舉合稱為科舉!科舉是察舉製的延伸和完善,漢代時期的察舉製並非隻是單純的舉薦,除了“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外,經過曆代皇帝的改善,也有各項規定相繼推出,有一套選才標準和

考試辦法。

所以劉封的提法大家也很容易接受,不過針對後世的弊端,劉封略作調整,考試的內容除了四書五經之外,還有政事、軍事、人文等等。

除此之外,增加了殿試,取文場十人,武場十人,各州郡、朝廷大員舉薦十人,合計三十人進行殿試,公平競選,排出最後的名次。

前三名定為狀元、榜眼、探花,直接挪用後代名目,費禕等人自無意見,至於其他的各級考試的進士、舉人、秀才,劉封也有一套說法。

漢代已有“舉茂才”之說,所舉薦之人必為德才兼備,而才之秀者,是薦舉的條件之一,既然是考試,自然注重才學,便稱為秀才。

考慮到初期學文之人並不多,生源有限,秀才由各郡、國負責選拔,秀才之上便是州府舉辦的科考,通過州府考試的人,與舉薦之人統一由禮部舉辦國考,故稱舉人。作為後來人,劉封深知人才不知局限於文學方麵,漢代自從武帝之後獨尊儒術,劉封也做了一些微調,太學院中除了文學博士、太學博士等之外,還增設醫學博士、算學

博士、律學博士、書學博士等名目,但凡有一技之長者,都可破格錄用。

各州設置州學博士、郡縣設立縣學博士,根據不同等級享受俸祿,同時積極鼓勵建立私塾,對於開館授業的名士給與獎勵和資助。重新整理了考核的名目和條件,察舉和科考並重,眾人自然再無異議,至於舉辦縣學、鄉學等詳細措施,劉封則交給費禕和董允去想辦法,隻要有人通過殿試,獎勵其所

屬各州郡官吏也無不可,甚至可以作為考核政績的項目之一。

劉封大力推行文學,重視士子,費禕等人都極力讚成,傳經授道更是先賢教導,這一項舉措幾個人積極性都極高,幾乎連夜都製定出了草案。

但另外的一項關於取消丞相一職,將六曹單獨設立,位同九卿一事,眾人大起爭執,六曹地位的提高,意味著尚書令的地位將超越九卿,與三公並列。東漢時光武帝設置尚書台,將尚書台分為六曹治理國事,統領百官政事,長官稱尚書令,雖然看似權力大,但在體製上仍然屬於少府序列,官品低微,所以往往都是大將

軍、大司馬、太傅等錄尚書事來秉政。

劉封直接將六曹獨立,尚書令職位提高,便意味著三公徹底被架空,雖然這個職位在先進的朝堂中無人擔任,但這是對大漢官秩的重大變動,自然有人提出反對。費禕自己本身就是尚書令,尚且猶豫再三,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隻是劉封卻咬定諸葛亮之後,再無人能擔任丞相一職,取消丞相,六部便要各司其職,不提高地位,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