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途(2 / 2)

這夫妻大抵如此,你勸勸我,我寬慰你,不然等著女兒出生的這十餘年,又該如何熬得過。

林如海自八月十八離了姑蘇,順著水路而行,一路平安順遂,賈敏原憂心林如海久居江南,北上而來,又兼之路途顛簸,怕他水土不服。這一路走來,非是林如海身子康健,就連林家帶來的幾房人,也未見不妥。

他們夫妻二人忙著趕路,一路也無遊山玩水之心,走過將將三分又二的路程,原先搭著林家小船的人中便有三四人辭行,這些人想要各處交遊一番,各處賞玩幾日才進京而去。如今見林家竟是一門心思隻在往北去,隻好舍了林家的船。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林如海也不勉強,畢竟作為讀書人,各處遊曆也是應當的,況且這其中有幾人也是途經親人所居之地,想去拜會亦是人之常情。

他隻把場麵話說好,也不多挽留,麵對著幾人的邀約,卻也婉拒了。

一來二去,待他們棄舟登案之時,原先在揚州城中上船的十二個人,卻也隻餘下三人了。

這三人俱是寒門子弟,先前發牢騷論林如海不帶他吃酒遊樂的那人倒是隨著其他人先下了船,而那感念林家善舉的學子倒還在其中。

這人也姓王,隻是和‘金陵王’的王八竿子打不著,名叫王良,字厚之,現年已是二十有五了。

林如海曉得其他二人在京中都有投奔之處,而王良卻是沒個去處,便提出自己家中房屋寬裕,問王良可否願意到自家處下榻。

王良糾結了半刻,想到自己囊中羞澀,卻是紅著臉應了,隻讓林如海能隨意給間屋子落腳便成,林家有女眷,他是萬萬不能去的。

林如海也不再勉強,林家在京中的宅子後麵就連著個小院子,原先盤下這宅子的時候,原本是想要用來安置車馬的,而後發現路太窄了,馬車隻能勉強通行,後麵便用作外院的下人房,可是因為林家長居江南,京中的宅子也就留個幾個人看守,這小院子也閒置了,林如海便著人將王良安置在了此處。

半夏穩妥的辦了此事,樂顛顛的回來與林如海複命。

“老爺,這王舉人也真是客氣,說那院子太大了,若是家中住的擠,勻些人去那邊住也可以,我這邊人還沒過去,他便將床鋪都歸置好了,又說今後吃食自己做便是,不勞煩我饒了大半院子的圍牆給他送飯。王舉人還給了小的一盤他家奶奶炒的糖蠶豆,這麼久了,竟是還沒舍得吃完。”

半夏說著,抓了一把蠶豆來像林如海獻寶。這王舉人雖是個讀書人,但是卻長得有幾分憨厚,瞧著又黑瘦,手腳也不似自家大爺這般白嫩,想來就是那正經的耕讀之人,多半在家中也是做活,才曬得這般模樣。半夏彆的不會看,單憑王舉人感念林家的恩這一點,他就敬重幾分。

“他也算我的同窗,你莫要因為旁人家貧就看輕了去……不必過分殷勤,且上心些就成,將我書房之中的文房之物勻一份給他,不必拿最好的,可用的就成。”林如海又吩咐半夏道。

“小的明白,這就去!”半夏見大爺總算又同先前那般看重自己,就算趕了這麼久的路也不覺得累,反而渾身是勁兒,風風火火又去完成大爺給自己的任務去了。

待半夏走後,賈敏才從內間出來,嗔怪道。

“你也不知與半夏討幾粒蠶豆嘗一嘗……老爺對此人如此上心,難不成又想扶持一個賈雨村不成?”

林如海倒了杯茶,遞給賈敏請罪。

“這也卻是我的不是,還望奶奶恕罪!隻是這一位……雖是現在拿不準,但是將來起碼也算是個有情有義之人,況且人不可貌相,他可是明年那一科的榜眼。”

賈敏一聽,這才恍然大悟!

“那年聽聞山林書院出了個榜眼,聖上本應該點他為狀元,隻是因為長相之故,方才……”

林如海點點頭,“夫人說的沒錯,正是此人。”

賈敏聽罷又讚。

“此人果然是大才,若是我沒記錯,他卻也是官至二品,隻是因幼年勞苦,落下了頑疾,未及不惑之年,便一病去了。他雖窮困,卻也能舍得下身段,對你我二人的恩惠坦然受之,半點不做作,想來是胸有成竹,將來必能回報,比那些沒什麼本事卻還端著清高架子的門客好多了。”

這話卻是在說賈政養的那一群吃白飯的‘文人’。

“正是如此,姑且不管將來他是否會為賈雨村之流,咱們姑且就當積了一份功德,此人若是個知恩的,於我仕途之上,也是一份助力。”

林如海不曾掩飾自己的功利之心,但也不願見此等有才之士因得生計疾苦,落了頑疾,同自己前世一般受儘病痛而亡,又與妻子解釋到。

作者有話要說:我的作話被屏蔽了……

是我太話嘮了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