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醜聞
黛玉回了家,每日起了頭一件事,就是去看院子中的海棠,這棵樹是柳太傅種下的,比她年紀還大,直把這樹看得發了芽,長了葉,又有了花苞,最後總算開了幾朵,可黛玉還是沒見他們回來。
“哥哥騙人,這花已經開了好幾朵,他還不回來。”
等到這家中的所有海棠都開了花的時候,林瑾果然回來了,與黛玉爭辯他說的開花是繁花似錦,隻開一兩朵不算數。
又過了一二年,出了柳太傅孝期,林家頭一遭大事,便是林瑾與蘇妙伊的親事,蘇峰在外領兵,不得歸家,能預備便是豐厚的嫁妝。
他這等以命搏前程的,朝廷很是優待,賞賜極多,一些戰利品都由著他們自己處置。這幾年蘇峰旁的沒有,嫁妝倒是為女兒攢了許多。
蘇峰雖然回不來,卻派了人來給蘇妙伊撐場子,一溜親兵抬了滿滿一條街的嫁妝,林家的庫房裝不下,專門辟了個院子來放東西。
一向簡樸的林家最是看重長子的婚事,連著擺了三日的流水席,在城外施了一月的粥。
這一遭之後世人才感歎,若不是因為長子成婚,林家想來是不願意露富的,果然是有底蘊的人家,富而不露,貴氣天成。
與蘇妙伊而言,成婚與不成婚,似乎也沒多大差彆,大約就是從一個院子,搬到了另一個院子,而林家人對自己的稱呼,是從姑娘,變成了奶奶。
連林瑾都說,童養媳的好處便是她不必像是旁人家遠嫁的那些媳婦,還要想著如何與婆母和小姑相處,也不必擔心家中的下人們彈壓不住。
蘇妙伊覺著林瑾說的有理,末了又覺著哪裡不對,反唇相譏道。若林瑾這般有童養夫的好處,那也是從小就將他性情拿捏住了,要他去考功名,還可以管著他的錢財。
林瑾也承認自己是沾了媳婦的光,若不然柳太傅未必會來自己家中。
不過成婚之後一兩個月,蘇妙伊就發現變成奶奶的好處了,黛玉也覺著姐姐變成嫂嫂還當真不錯!
當下養家裡的姑娘是不能單獨出門的,如今蘇妙伊已為人婦,她們姑嫂倆就可以自己要了車出去逛逛,不必每次都要麻煩了賈敏或是林瑾帶著出門,是以如今蘇妙伊和黛玉,是家中關係最好的,親密得很。
又是一年端午,賈敏帶了自己的新媳婦和女兒去看龍舟,這是姑蘇一帶端午的傳統慶祝節目。
黛玉見能出門,雖然討厭這年節裡亂糟糟的,但也不能掃了母親和嫂嫂的興致,跟著出了門。
她門在樓上的這個位置最好,能把水麵上的龍舟看得清清楚楚,隻是她又不能去劃,隻能遠遠看著,也沒什麼趣。
於是黛玉拉了嫂嫂蘇妙伊去看彆處的風景,卻聽見幾個婦人,也不知是哪家的奶奶,在窗外依著欄杆磨牙。
說的還是他們林家的事。
“這林家和蘇家的親事當著可笑,蘇家明明就在江南,竟然連個娘家人都不見。”隻聽一個帶了金簪子的婦人道,這婦人是幾人中年級最大的。
“這樣的親事,也不知那剛嫁進林家的奶奶臉上有什麼光?若是我,早羞的出不得門。”又有個圓臉小媳婦接話,很是不屑。
“蘇家老太太和大奶奶是個信佛的,又樂善好施,若不是她有什麼不妥,她們又何必與個小孩子為難。”那帶簪子的婦人又誇了蘇家人的好,想來當是得過蘇家的好處。
又有一個穿水藍褙子的婦人,壓低了聲音,神神秘秘道。
“可不是,你們沒聽說揚州的蔣家,那嫡出女兒不過也是五六歲年紀,竟是將庶弟按到水裡溺死了,誰說小孩兒就是善心的,有些孩子,怕不就是惡鬼投胎。這蘇家大姑娘,配了解元老爺,也不知解元老爺造了什麼孽!”
那圓臉小媳婦也很是認同,連連點頭。
“我們家老爺說了,解元老爺前一科沒去考,肯定是因為這蘇家大姑娘,本身就是個帶厄的!”
黛玉可聽不下去了,她走到窗前,墊了墊腳,把手搭在窗柩上,看著那幾人,笑了。
“幾位嬸嬸,我見你們聊得投機,本不便叨擾,隻是……憂心嬸嬸家中平安,故而好意來提醒一番。”
“這是哪家……姑娘?”那圓臉小媳婦原本想問是哪家丫鬟,可黛玉這穿著氣度,可不是丫鬟模樣。
黛玉也不答她,隻是慢悠悠對幾人道。
“嬸嬸們可知,在下的兄長和嫂嫂是先皇金口玉言賜的姻緣,那時皇太後、太後娘娘,乃至當今聖上也在場,也不知幾位嬸嬸可擔得起這罪過?”
旁的幾人聽說,臉上已是有些惶恐,但那帶金簪子的婦人仗著年紀大,又見黛玉囂張,譏諷她不知禮數。
“我們自是擔不起那樣的罪過……不過林大人家教女,卻是與旁人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