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安置災民(1 / 2)

凜冬長夜 柿餠 2683 字 13天前

翌日晌午,小呂宋港。

當外籍軍團的報名還在火熱的進行中時,第一批來自東番島的數十艘運輸船隊抵達了小呂宋港。

一大群來自蘇州、鬆江等地的災民抵達了耳聞過,卻從未來到過的小呂宋港。

“娘親,你快看,那裡,好大的房子,那房子還會發光!”

船舷邊,一名六七歲的女童,雙手扶著圍欄,臉色有些發白,可當她看到小呂宋港遠處最大的建築物時,頓時驚訝的說道。

“傻孩子,哪有什麼會發光的房子。”

女童的母親,溫柔的輕撫著女童的額頭,溫柔的說道。

可是,當女童的母親抬眼望去,正好看見了正在發光的那棟房子,頓時驚訝的話都說不出來。

同樣的,這些第一次來到小呂宋港的百姓,大部分人都注意到了那棟會發光的房子。

而這棟會發光的房子,正是都督府,因為太陽光照射在玻璃上產生的反射,才使得都督府看上去就像是發光一般耀眼。

“原來那些商人說的都是真的!”

女童的母親震驚的喃喃低語道。

……………………………………………………

楊三生治下的百姓,大多是沿海地區的百姓,或者是國內其他地方的災民和難民,可隨著國內的戰亂越發的頻繁,那些沿海的鹽商想要大批量的弄到難民或災民,其成本也在不斷的增加,為了削減成本,一些鹽商和商人就開始謀劃更省錢的方案。

很快,這些鹽商和商人就想到了新的辦法,那就是,招募那些尚有土地和房產,但長期處在貧困階段的百姓,於是乎,他們開始大規模的宣傳呂宋島的繁華和富裕,企圖把沿海本就擁有土地的普通百姓招募到呂宋島,剛開始,這招確實管用,許多長期處在貧困階段的百姓主動放棄了耕地和房產,跟隨這些商人或鹽商來到呂宋島定居。

可是,隨著大量的人離開,卻再也沒有人返回大明時,讓一些還在觀望的百姓心生疑竇,甚至一度認為這就是那些商人和鹽商拐賣人口的新方式。

導致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鹽商和商人送去呂宋島的人口數量開始銳減。

……………………………………………………

“娘親,快看,是馬叔叔!是馬叔叔!”

女童與她的母親下船後,正在碼頭上排隊登記時,女童突然見到了曾經熟悉的麵孔,興奮道。

而女童口中的馬叔叔,正是一名負責在碼頭登記剛來呂宋島百姓身份信息的記錄員,馬六。

……………………………………………………

這馬六是去年一批放棄田產和房產來到呂宋島的貧民,馬六小時候,家裡尚有十幾畝田產,可以供養馬六去私塾讀書識字,奈何後來馬六好幾次考試都沒能考上秀才,他家裡也為了供養馬六讀書,幾乎耗儘了家產,因此,已經年滿三十歲的馬六隻得回家耕地,靠著家中僅剩的薄田勉強糊口,甚至連老婆都娶不上。

因此,當馬六從那些商人和鹽商的口中聽聞呂宋島的富庶時,頓時便舍棄了一切,乘船來到了呂宋島。

由於馬六識字,很快便在碼頭謀得了一份差事,分到了十畝田,並且還在今年娶了一位菲律賓女子為妻,小日子過得比以前舒服多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