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登記姓名的馬六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抬頭順著聲音的方向看去,頓時看到了熟悉的麵孔。
“張大嫂,小燕燕!”
馬六的聲音略帶激動,這還是他來到呂宋島一年多的時間裡,第一次見到曾經的熟人。
“你們怎麼來了?張大哥和小狗子呢?”
馬六口中的張大哥和小狗子,正是張大嫂的丈夫和兒子。
原本還有些高興的張大嫂聞言,眼眶瞬間就紅了,淚水順著眼角滑落。
見此情況,馬六如何還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急忙勸慰道:“張大嫂,節哀順變,不過,你們來到這裡,就不用再受苦了。”
……………………………………………………
關於為何不讓居住在小呂宋港的百姓返回大明一事,其實楊三生也是有苦衷的。
當初也有不少人勸說楊三生允許居住在呂宋島的百姓返回大明,這樣可以讓更多的百姓主動前來呂宋島,甚至都不用一年時間,就能讓呂宋島上的漢人百姓達到上百萬人。
可是,一旦放任居住在呂宋島的百姓返回大明,呂宋島上的事,必然會如同瘟疫一般,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屆時,呂宋島的情況肯定會引起朝廷的注意。
要知道,來到呂宋島的漢人百姓,楊三生不僅送房子,還送耕地,哪怕不會耕地的百姓來到呂宋島,也會找到適合的工作養活自己,這讓那些長期處在戰亂之中的百姓怎麼想。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一旦大量處在戰亂地區的百姓得知呂宋島的存在,並且還有大量的人出麵作證時,勢必會讓百姓蜂擁而至,屆時,楊三生根本就瞞不住呂宋島的任何事情。
因此,楊三生才禁止抵達呂宋島的百姓返回大明,雖然這樣做會減少呂宋島的漢人人口輸送進度,但卻能保證呂宋島上的事情,不會被泄露出去。
就算有那些鹽商和商人在不斷的說著呂宋島的好處,但過去呂宋島的人有來無回,任憑那些鹽商和商人說的天花亂墜,也不會有太多的人相信。
所以,隻要呂宋島上的事情連普通百姓都持懷疑態度,那朝廷中的官員就更不會相信了。
再加上華夏建立的曆代王朝,長期都以天朝上國自居,必然看不上呂宋島這種海外的蠻荒之地。
而這也是楊三生的目的,在大明王朝滅亡之前,他需要一直保持低調。
……………………………………………………
翌日清晨,都督府。
楊三生正坐在椅子上,聽著石吉祥彙報關於第一批抵達小呂宋港的災民的最新報告。
“啟稟副都督,此次共有八十三艘商船抵達小呂宋港,船上總共運載了三萬二千一百三十三人。
根據這支船隊的負責人表示,這是第一批抵達的船隊,後續還會有超過五十萬的災民陸續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