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興海郡、釜山港、麗水城等朝鮮南部靠海的城市紛紛掛出李琿的旗幟,導致朝鮮朝堂震蕩,李倧勃然大怒,致使許多朝鮮國內的百姓出現大量南逃的現象。
一時之間,興海郡、釜山港、興海郡以及麗水城等地湧來大量逃難的朝鮮百姓,對於這些逃難的朝鮮百姓,當地的官員統統來者不拒,一旦這些地方有了大量的勞動力湧入,就能加速當地的發展。
而大量人口的湧入,也讓釜山港、興海郡、蔚山郡、巨濟島等楊三生控製的區域,人口數量超過了一百五十萬人。(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口,都被轉運到了蝦夷島。)
要知道,哪怕是十七世紀末期,整個李氏朝鮮的人口數量也就七百萬出頭,如今,楊三生僅僅隻是占據了不到朝鮮十分之一的土地,卻擁有朝鮮兩成多的人口數量。
如今的楊三生想要滅掉朝鮮,幾乎都不需要動用大量的兵力,隻需通過簡單的手段,就能擊垮整個朝鮮。
根據那些南逃的朝鮮百姓講述,朝鮮的中部和北部,當地官府對百姓田賦的征收率高達七成,致使中部和北部的朝鮮百姓苦不堪言,想逃跑之人,比比皆是,逃不了的,都在盼望南麵的朝鮮大王李琿能夠儘快揮師北上,解救他們於苦海。
並且李倧為了防止大量的百姓南逃,弄出了一個連坐的刑法,一旦一個村子裡出現十個逃跑的百姓,整個村子的人都會被貶為奴隸,此計不可謂不惡毒,此舉雖然有效的杜絕了大量南逃的百姓,但也讓李倧在國內民心儘失,成為朝鮮百姓口中的暴君和昏君。
因此,一旦楊三生派軍北上進攻,失去民心的李倧根本擋不住,更彆說,這段時間已經有不少李倧麾下的大臣和武將寫信給李琿,表示願意棄暗投明,甚至願意在漢城當內應,為李琿提供任何情報。
若非楊三生現在還不想失去朝鮮這個與滿清的緩衝區域,恐怕朝鮮早就被滅了。
因為滿清若是收到消息,得知李倧要被滅,必然不會袖手旁觀,畢竟朝鮮距離滿清的首都沈陽太近了,一旦朝鮮再次與滿清為敵,滿清還如何能安心南下大明。
所以,隻要朝鮮出現滅國之危,滿清出於自身的利益考慮,哪怕不用李倧去求援,滿清也必然會出兵朝鮮,甚至是直接把朝鮮的地盤占為己有。
屆時,為了穩固朝鮮的地盤,防止後方出現動亂,滿清勢必會在朝鮮布置重兵,相應的,楊三生也需要派遣重兵支援朝鮮,與滿清大軍對峙,到時候,滿清可就無法全力南下,而最終的受益者,可就是李自成這些流寇了。
……………………………………………………
興海港。
“爹爹,娘親,你們看,大船,好多好多的大船。”
一艘運送難民的艦船甲板上,一名六歲左右,衣衫襤褸的孩童抬起瘦弱的手臂,指著港口內,停泊在碼頭上的十多艘龐大的蓋倫船,驚呼道。
“是啊,好多大船,小童啊,來到這裡,咱們就再也不用挨餓了。”
孩童的父親和母親眼中滿含淚水,激動道。
隨著孩童的話音落下,甲板上瞬間響起猛烈的歡呼聲,船上所有的朝鮮難民,紛紛激動萬分,經過長時間的煎熬,他們終於來到了李琿控製的地盤。
這些朝鮮難民,全都是從鹹鏡道而來。
雖然楊三生暫時不打算占領朝鮮全境,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會持續從朝鮮掠奪人口。
而鹹鏡道和江原道這兩個幾乎沒有任何朝鮮水軍的地方,更加方便從其沿海掠奪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