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方法,比強迫朝鮮人去千島群島定居更好,至少這些人是自願去的,不會有太多的不滿情緒。
最後,蝦夷島官方總共挑選了五萬人前往千島群島定居,並非不願遷更多的人前去定居,主要還是因為,千島群島並沒有太多適合居住的島嶼,五萬人已經是極限。
至於千島群島上的那些原住民,自然會被客氣的‘請’到蝦夷島上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若是遇見冥頑不靈者,浩瀚的海洋就是這些人的歸宿。
隨著大量的人口前往千島群島適合定居的島嶼居住,這些人前期所需的日常用品,自然會由蝦夷島官方負責提供,大量的船隻來往於千島群島,關於‘新大陸’的消息,自然而然的就傳開了。
商人們得到關於‘新大陸’確切的消息後,紛紛開始做著前期的準備工作,以圖能在第一時間對‘新大陸’進行開發。
……………………………………………………
然而,正當楊三生準備在五月中旬拍賣‘新大陸’的開拓權和五年的所有權時,東番島卻收到了來自大明的消息。
四月初,蘇州吳江一帶,大旱不雨,飛蝗蔽天。官令捕之,日益甚。米價每石銀四兩,流丐滿道,多枕藉死。民間以糟糧腐渣為珍味,或食樹屑榆皮。各處設廠施粥,吃者日數千萬。
得知消息的楊琮,立馬寫信告知楊三生,暫緩‘新大陸’一事,並派船隻全力營救災民,否則,大量的災民死亡,無論是對大明,還是楊家父子來說,都是極大的損失。
而那些為了‘新大陸’一事,提前做好準備的商人們,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主動派遣船隊前往蘇州府,幫助當地官府分擔災民的壓力。
對於蘇州府的各地官員來說,這些商人願意主動把當地的災民運走,嘴裡不僅沒有一絲一毫的不滿意,甚至還希望這種商人來的越多越好。
因為這些商人的舉動,極大的緩解了大量災民對當地官府造成的壓力,更有甚者,直接就派兵護送災民到海岸邊,等候這些商人船隻的接應。
隻要有人願意接走這些災民,使其離開屬於自己管轄的地界,蘇州府的官員必然會想儘辦法把多餘的災民弄走,屆時,朝廷的賑災糧和賑災款下來,他們就能中飽私囊,不僅如此,如此大規模的天災,他們還能妥善處置,不造成民亂,說明其治理有方,說不定還能因此獲得皇帝的賞識,讓自己的官位更上一層樓。
……………………………………………………
至於商人為何願意主動派船隻運輸災民,主要還是為了博得楊家父子的親睞,為之後爭取‘新大陸’的開拓權獲取足夠的好感和籌碼。
因為沿海一帶的商人都知道,楊家父子最喜歡把大明受災的災民或遭受戰亂的難民,運送到東番島、菲律賓群島等地安置。
他們這算是投其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