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父親楊琮的來信,楊三生明白,此番蘇州和山東兩地能夠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運輸近百萬的災民,多虧了東番島、福建以及廣州等地的海商幫忙,若是沒有這些海商相助,僅憑楊家自己的船隊,隻能運走蘇州的災民,至於山東的災民,那就彆想了。
而這些海商費儘心思的幫忙,可不是為了做慈善,這些海商乃是為了‘新大陸’,也就是堪察加半島的開拓權和五年所有權。
因為楊三生治下領地海貿的快速發展,以及庫頁島的成功案例,完全改變了經濟的發展模式,從以往的農耕經濟,發展到了如今的貿易經濟。
再加上東番島、菲律賓群島、蝦夷島產出的大量糧食,穩定住了貿易的基本盤,也就是說,隻要這些地方產出的糧食能夠穩定住糧價,那貿易經濟就能夠快速的發展。
而堪察加半島上的大量自然資源,必然能為這些海商帶來豐厚的回報,因為,堪察加半島上的資源,比之庫頁島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旦這些海商開發堪察加半島嘗到了甜頭,賺到了豐厚的錢財,那麼,等到北美洲被發現時,還會擔心海商不願意去嗎?
隨即,針對此次對於蘇州和山東兩地災民運輸提供幫助的海商,為表感謝,楊三生決定,把開拓堪察加半島的權限,增加到五個會社或商社,其中一個自然是北洋會社,至於剩下的四個位置,則由海商們競爭獲取資格。
而增加到五個開拓權的位置,也是為了激發這些商人的競爭力,彆看庫頁島發展的有聲有色,並且還賺到了不少錢,但可彆忘了,楊家可是占據了北洋會社一半的股份,也就是說,北洋會社的主要決策權,都掌握在楊三生手中,也正是因為楊三生做出的幾項重要決策,才讓開拓庫頁島的北洋會社賺到了錢,同時也讓庫頁島發展了起來。
並且五個商社或會社共同開拓堪察加半島,不僅可以阻止一家獨大,還能讓獨屬於堪察加半島的商品更加實惠,這算是變相的控製了商品的價格,也算是楊三生對這些商人的製衡之策。
要知道,商人都是貪婪的,若是讓商人完全掌控了任意一種資源,哪怕這種資源沒有任何用處,並且數量還多到不值錢的地步,這些商人為了利益,也能把這種商品營造成高端且昂貴的價格。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鑽石。
鑽石,屬於金剛石的一種,除了可以反射陽光之外,完全沒有任何價值,並且鑽石的數量也多到令人發指,可當這些鑽石資源完全掌控在商人的手中,鑽石這種廉價且數量眾多的東西,卻搖身一變,成為了一種昂貴且稀有的資源,這就是讓商人完全控製一種資源的可悲後果。
而堪察加半島擁有許多獨特,且與眾不同的生物、動物以及其他資源,為了避免出現商人壟斷的情況,增加開拓堪察加半島的名額,勢在必行。
楊三生此舉就是陽謀,他向所有的商人傳達了一個訊息,任何幫助楊家的商人,都會得到楊家的回饋。
因為,堪察加半島增加的四個開拓權名額,就是楊三生回饋給這些商人,最好的東西。
畢竟能夠提供大量船隻幫助楊家運輸災民的商人,可不會是小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