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以道換價(1 / 2)

“何言?”寇準原先憂慮齊淩不願為縣令,不料對方竟轉而求取更高位的都巡檢之職。瞬間,他感覺自己雙耳似有失聰,四十餘載的腰身亦如受驚般隱痛。

齊淩卻不以為異,對這求官之舉與大宋風氣的契合度堅信不疑,義正言辭地辯解“寇相之前也曾言,此僅為權宜之計,待朝廷正式賜予晚輩職銜,便可隨時辭去。況且寇相也說過,一縣之令不足以酬謝晚輩之功,晚輩原為巡檢,晉升一步,便是都巡檢矣!”

“絕妙,絕妙。縣令空有一職,兵丁無一,安能安眠?都巡檢麾下已有數百兄弟,老夫再撥一營相助,看誰還敢輕易挑釁於你!”李繼和似乎樂見其亂,明知齊淩索求的都巡檢之職遠超其巡檢舊職,仍大笑附和。

“李都監,休要胡鬨!”寇準氣得鼻翼顫抖,怒瞪李繼和一眼,低聲道“能管轄三州之地,已非定州都巡檢,而是永興軍路巡檢司之都巡檢,至少也是副都巡檢。巡檢司何時涉獵查案之事了?”

“原來巡檢不問案情,寇相,實不相瞞,晚輩在金牛寨任巡檢之時,確曾破獲多起疑案。”齊淩突然恢複“誠懇”,主動向寇準稟報。

“你那時…”寇準瞪他一眼,欲斥責他多管閒事,但話到嘴邊,卻又無奈搖頭“那是地方職責不明所致。巡檢本應隻負責追捕匪徒、緝查偷稅走私,審理案件乃縣令與刑房之責。”

語落,他又無奈搖頭。大宋的官製,一部分承襲後周,另一部分在逐步收束地方權力時形成,名號混雜,職責模糊。

齊淩原先的金牛寨巡檢,便是曆代遺留下來的混亂職務之一。在京東、京西等腹地,早被廢除,而在河北與河東,巡檢已純粹為武職,平日鎮壓不法,戰時受前線將領統禦...

在永興靈脈之地,巡檢卻需同時服從縣令及州級的監察府邸雙重管束。名為武職,實則操持文職之責。說是文官,卻又需引領鄉兵對抗邪魔,忙碌於兩端。

故此,齊淩先前稟明,他在巡檢任上審理諸多案件,確是一絲不苟。寇準言地方職司不清,難免有宰相高瞻遠矚,未察基層官員之辛勞。

“嗬嗬,如何,老西兒,我說過吧,齊重貴這小子,果非凡響!”李繼和見寇準難得沉默,一旁幸災樂禍地笑出聲來。

“鄭長風門下的弟子,豈是易於相處之輩!”寇準眼皮一翻,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滿。隨即,他對齊淩微微搖頭,“雖為權宜之策,老夫命你任都巡檢,終究欠妥。況且,你身無名號,不如這樣,朝廷有意將刑獄司從轉運使你和折惟忠,以及文武雙判官共同治理,方能妥善!”

“不可,不可,折判官乃開封府正五品實職官員。”不待齊淩理清提刑司判官的權責,李繼和已在一旁敲邊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