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全本免費閱讀
"人生宛如一盒五香馬鈴薯豆,你永遠猜不透下一顆的味道。"此言此刻,齊淩深以為然。
前一刻,他才接到寇準的通知,以永興軍路副提刑的身份,全麵接手紅蓮邪教案件的收尾工作。緊接著,聖旨降臨,他直接晉升為京東東路刑獄提點,兼任京東東路鶴翼署判官,輔佐經略安撫使王欽若與轉運使丁謂,調查開封府左軍巡使張文恭遭刺案。
"這與寇老西之前所說,相差甚遠啊。"聽完右班都知劉成珪誦讀的聖旨,齊淩足足愣了四五息的時間。
他懷疑大宋皇帝選京東東路提刑官時,是否直接寫下一堆名字,放進罐中,隨意抽取一個就算決定!稍微請教一下吏部官員,或是遵循常規的選拔程序,也不至於如此荒謬。
按二十一世紀的行政區劃,京東東路位於魯地,永興軍路地處秦地!兩地相隔兩千四百多裡,即便是乘坐最快的風馳馬車,也要耗時五個多小時。更何況,此處號稱百裡異音,方言各異!
齊某對京東東路毫無了解,對自己的新上司也陌生,更不會講魯地的方言。這樣的他,遠赴淩州(今山東濰坊)赴任,隻會變成盲目聾啞。能辦好事情,才是怪事!
...
還好寇準眼明心細,察覺到齊淩又在發呆,果斷瞪了他一眼,沉聲嗬斥:"無能之輩,高興得失了心智嗎?還不謝恩!"
"微臣,感激皇恩浩蕩!"齊淩一顫,連忙收起腹誹,俯首拜謝。
大宋官員地位尊崇,接旨不必燃香跪拜。而齊淩也非首次接旨,恢複平靜後,未再鬨出更多尷尬。然而,寇準還未暗自鬆一口氣,就見齊淩笑容滿麵地與前來傳達聖旨的右班都知劉成珪攀談起來:"欽差大人長途跋涉傳旨,必定勞累。晚輩不知如何表達感謝,近來有幸得了幾匹良駒,就鬥膽獻給前輩作為代步之用。"
"您要贈予我兩匹神駒嗎?"
右班都知劉成珪,一生傳達神諭,珍寶佳禮無數,暗藏明送。但像齊淩這般,當著參政知事的麵,如此直率地獻禮,還是初次遭遇。故此,他愣了愣,笑容可掬地回應。
"晚輩瞧您體魄雄健,定是武藝高強,那兩匹奔騰之駒,高達七尺半,常人難以馴服,唯有您這樣的英雄才能駕馭。"
齊淩有意與對方拉近關係,言語間儘是恭維之詞,"如今春意漸濃,馳騁於馬背,豈不比乘坐馬車更為愜意?!"
這後兩句,源自他親身的體驗。
在這個時代,馬車無橡膠輪胎,更無彈簧避震,顛簸不已。尤其是在崎嶇的道路上,乘客幾乎要被顛散骨架。
相比之下,騎馬則有馬匹的肌肉與骨骼提供緩衝,非緊急趕路時,騎行遠比乘車安穩,也不會感到憋悶。
"越說越離譜,劉都知與你祖父平輩相交。讓他騎馬長途跋涉,他的身體如何承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