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大宋王玄策(上)(1 / 2)

《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全本免費閱讀

連續三日,大宋樞密院使王旦感到右眼瞼不斷地跳動。

那些請求封李德明為夏侯的dang項使者,已在汴京滯留半月有餘,而朝廷至今仍未給出明確回應。

若此時大宋的軍隊仍保持著太祖皇帝在位時的英勇,趁著李繼遷驟亡,李繼明根基未穩之際,揮軍西進,一舉蕩平dang項叛逆,無疑是件痛快之事。

身為大宋實質上的丞相,王旦雖言必稱聖賢,但不至於迂腐到認為大宋不能趁蠻夷喪事之際征伐。

然而,當前的大宋軍隊數量雖是太祖時期五倍有餘,戰力卻遠不及當年。一旦惹怒李德明導致其進犯,西北諸州恐怕又要遭受重創。

就算宋軍依靠新式的魔焰箭、霹靂彈勉強穩固防線,最後的結果也隻會和上次一樣。

即是說,大宋隻能保住名義上的宗主地位,默許dang項人在夏州割據,並需割讓數郡土地,賠償金銀玉帛以平息dang項人的怒火。

萬一不慎,甚至可能促使dang項人與遼國結盟,從河北與永興軍兩路同時對大宋發動攻擊,那後果將難以想象!

作為文臣中少有的軍事通,王旦堅信在此刻與dang項人撕破臉,對大宋並非明智之舉。

儘管那位丹項使者表現出的禮儀稍顯粗獷,儘管新領袖李德明在致帝國的信函中,擅自以幼弟自稱,不願尊稱帝君為叔父。然而,相較於兩軍交鋒時的血染疆場,這些言語衝突不過是微不足道的瑣碎之事。

大宋,身為天朝大國,應展現寬宏之度,接納丹項人的失禮,而非執著於口舌之爭。隻因李德明如其父李繼遷一般,將大宋帝君視作兄長,而非侄子,朝廷便拒絕了他的封號,此舉實屬不明智。

實際上,無論大宋是否冊封,李德明皆是丹項八部落的共主,夏州之地的土皇。他的地位身份,並不受此影響。

遼邦得知李德明登基,必然竭力拉攏。萬一李德明因大宋的輕視而心生怨恨,轉而投向遼邦,那麼遼邦就能以夏州為棋子,迫使大宋在河北之地做出更大的妥協。

細思之下,大宋非但未能維護顏麵,反而可能在利益上遭受重大損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