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提刑不必過謙。”丁謂引用張巡守衛睢陽的故事,並非意在貶低齊淩。他揮手笑道,“自古兵法無非幾種,變化再多,核心不變。齊提刑能靈活運用,這才是真本領。當年張巡夜襲未果,令狐潮最終攻克睢陽。如果我們能從曆史中吸取教訓,成功斬下呂子明的首級,後人談論這場戰役,誰還會在意你的戰術來源呢?”
這才是丁謂的真實意圖,他希望為齊淩填補遺漏,發揮自己的價值。
這樣,將來分取戰功時,他丁謂才會心安理得。日後若想躍升高位,他也將更有信心。
“感謝樞直的指點!”齊淩善納忠言,即便知曉丁謂並非軍事專家,仍恭敬地致謝。
“呂子明膽小如鼠,知道你殺了楊行彥後,夜裡必然不敢待在他的營帳。”見齊淩接受自己的建議,丁謂繼續說道,“前幾日你讓武又他們襲擊營地時,不妨在城牆上也部署些眼力好的兄弟。軍營夜晚不能隨便巡邏,一旦遭遇突襲,能調動兵馬應戰的唯有呂子明。讓你的兄弟們居高臨下,尋找營地中燈火最亮、人流量最大的地方,那裡就是呂子明藏身之處。”
“感謝樞直指點!”齊淩欣喜,連忙道謝。
丁謂微笑點頭,補充道:“另外,在你回來之前,我已安排幾位忠誠的刺客潛入叛軍。他們或許短時間內無法成為呂子明的心腹,但至少能為你刺探一些情報。”
“還有……”
他雖不通兵法,但在打擊敵軍方麵從未停止嘗試。因此,他的提議都十分切合實際。
齊淩素來自知,對丁謂的插手並無異議。他果斷地將這些想法融入了自己的破敵策略中。
古人言,世間萬物各有所長。丁謂與齊淩,其性格與技能在某種意義上恰好相輔相成。他們在享用魔法燉湯之際,探討著戰略的細微之處。待到腹中滿載,一套精巧的戰鬥策略已由兩人共同構思完成。
於是,齊淩起身辭行,立即著手調整之前的軍令,以求完善。
丁謂則目送他離開屋門,隨後喚來侍者取來羊皮紙和羽毛筆,於燭光下仔細構思,寫道:“當前魔軍勢盛,督軍齊淩以堅固之城挫其銳氣,以迷惑之計疲其意誌,欲趁其困頓之時夜襲,然賊首夜宿之地未知。丁某認為,洞察微妙以知大局,隻需派遣眼尖者於城牆之上俯瞰敵營。那燈火閃爍、人影絡繹之所,必然為……”
先哲曾言,人生有三大永恒,著書立說、建功立業、道德垂名。
功績丁謂已有,自芙蓉島救下無數孩童,亦是德行之舉。接下來,便是著書立說,實現立言之時。
講解儒學經典,丁謂自知不及呂蒙正、張齊賢等前輩。然而,何須局限於儒家立言?
大宋北疆,遼國之虎始終眈眈。若他能撰寫一部兵法,供後人借鑒,豈非對國家之貢獻遠超於鑽研儒家典籍,皓首窮經?
喜歡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請大家收藏:宋代魂變:齊淩之抉擇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