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誰說他欺世盜名?(1 / 2)

三大書院的學子大部分都呈上了自己的作品。

但並未出現一個‘上’的評價,甚至‘上下’都沒有。

“三大書院的人也不過如此了,”一名國子監學子嗤笑道。

“甄兄慎言。”

“何須慎言,難道甄兄說的不對嗎,三大書院若非三位大儒坐鎮,早已敗落,根本撐不到現在,沒想到這麼多年,還是如此水準,真是令人失望。”

一旁的三大書院學子頓感被羞辱了,怒聲道“國子監難道隻會逞口舌之利嗎?”

“怎麼?難道你還想挑戰我國子監不成?”

國子監是大風的最高學府,地位比之青北的地位還要高很多,能進入其中的,自然也是人中翹楚,這些人大多是心高氣傲之輩,仗著自己有一定的才華,看誰都不入眼。

有人道“若是金陽和方孟在此,你怕是不敢說出此話。”

“哼,當年金陽自甘墮落,拒絕國子監的邀請,是他自己的損失,至於方孟,不要認為寫出了三首詩詞就無敵於天下,誰知道是不是曇花一現。”

“巧言令色,有本事去方孟跟前說。”

“不予你說,”那國子監學子冷笑道“看著吧,隻要舒羽出手,方孟和金陽一定是他的手下敗將。”

“不要與人爭論,抓緊時間思考,這麼高的獎勵,賺點回去作為花銷也是好的。”

國子監眾人開始遞交作品,不過五人,其中竟然有四人獲得了‘中’的評價。

這引起了三大書院學子的驚呼,同時也不禁氣餒,暗恨自己與他們的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這國子監果然是人才輩出,”顏師昭語氣中掩飾不住的讚揚。

“那是自然,”薑文異點頭“這可是聚集了全大風最頂尖的才子。”

“那也沒有他厲害。”

顏師昭聲如蚊蚋的喃喃自語。

蘇靜舟和薑文異聽不見,李若格卻聽見了,她懵逼的看著顏師昭,以她的那不愛思考的腦子,根本不知道顏師昭說的是誰。

“此詩為‘上下’。”

那邊,孟知悔朗聲說道。

“太厲害了,楊界不愧是國子監的七星之一,實力毋庸置疑。”

“果然還是得看國子監的,三大書院確實是要遜色很多。”

“可惜了,剛才那人兩個‘中上’,孟院長卻給出了‘中’的評價。”

“很好了,人總有自己的喜好的,即便是大儒也是如此,誰讓那人的詩無法打動孟院長呢。”

“國子監的北鬥七星名不虛傳,一個楊界就如此厲害,那舒羽,該是如何驚才絕豔?”

“若是平時,舒羽定然不屑於出手,但是如今有薑文軒在場,我估計,今日有一場龍爭虎鬥了。”

“好期待,年輕一代最強的二人,真不知道該是如何精彩的一幕。”

楊界的詩引得一陣議論。

隨後,又有一人將作品呈交上去。

“是七星之一的甘掖,不知道他能拿到什麼評價。”

“絕對不會比楊界差,要知道,楊界是七星中最末的那位,而甘掖,則是第四。”

當看到甘掖的作品,三位大儒討論了一番,最後給出了與楊界一樣的評價上下。

甘掖有些失望,楊界則是鬆了一口氣。

在場的眾人卻隻有歡呼。

可惜的是,今日來此的七星隻有四位,分彆是楊界、甘掖、唐虛揚還有舒羽。

七星未齊聚,雖說遺憾,但是能親眼見到舒羽出手,也算不虛此行。

隨後,國子監剩下的學子紛紛上前,隻有幾人未動。

這幾人有的是沒有做出詩詞來,有的則是等待最後遞交,比如……舒羽。

不得不說,國子監的整體實力完全碾壓三大書院,大部分人獲得的評價都是‘中’,隻有很少一部分是‘下’,其中唐虛揚也拿到了‘上下’的評價,荀南麟對他的作品更是給出了‘上中’,這是今日為止,唯一一個‘上中’。

這讓三大書院的學子不由的有些灰心喪氣。

能來此的,都是精挑細選的精英,但是他們麵對國子監眾人的時候,卻根本無力反抗,自信心被碾壓的支離破碎。

這是沒辦法的事,誰讓自己比不過人家呢。

最後,隻剩下那兩個距離三丈之遠的二人。

薑文軒和舒羽。

王對王。

今日最巔峰的對決即將上演。

所有人都期待著這一刻。

這畢竟是薑家,薑文軒發揚了主人翁的精神,對這舒羽微微一笑,隨手揮墨,一首詞便一蹴而就。

牛子儒率先做出了評斷“上中。”

孟知悔“上中。”

荀南麟雖然花的時間最久,但是他最後也是給出了自己的評價“上中。”

這是一首寫秋色的詞,其中運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算得上是水準之上。

李若格撇撇嘴,一副百無聊賴的表情道“我感覺沒有五十兩寫的好。”

“五十兩?”薑文異被李若格的話搞的一頭霧水,便好奇問道“什麼五十兩?”

顏師昭解釋道“若格姐姐說的是方公子。”

“方孟?”薑文異這才反應過來。

“正是。”

“方公子的詩詞自然是頂尖的,”薑文異附和道。

但心中卻不以為然,方孟確實有才華,但他畢竟出名尚短,還沒有來得及給人深刻且久遠的印象。

除非他能陸續有詩詞現世,否則很快就會被人所忘記,隻有在提及那三首詩詞的時候才會偶爾順帶想到他。

那邊,薑文嵐聽到三位大儒的評價,頓時喜笑顏開,目前為止,自己弟弟為最。

唯有一個舒羽,是變數。

舒羽身材略顯單薄,給人一種弱不禁風之感。此刻,他靜靜地佇立於原地,沉默不語地凝視著眼前發生的一切,仿佛自己置身事外一般,與周圍的人和環境顯得格格不入。

他身上披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袍子,這件袍子不僅陳舊而且還帶著幾處破損,顯然他家境並不寬裕。然而麵對眾人投來的目光時,他卻毫無半分緊張或不安,反而表現出超乎常人的淡定從容。

唐虛揚與他的關係素來要好,他翻了個白眼,悄悄走到舒羽身後,雙手用力,直接將他推了出去。

舒羽向前走了幾步,失笑搖頭,隨後便拿起毛筆。

薑文軒下筆很快,寫的也很快,讓人一看就知道胸有成竹,而舒羽,卻是慢條斯理,緩緩書寫。

這也是與家境有關,紙張對於家境貧寒的舒羽來說,都是極為珍貴的,若是寫錯了一個字,那就浪費了一個字的空間,所以,他寫字向來如此,他這個習慣在國子監並不是秘密,大家也都沒有催促。

至於三大書院的人,更不敢多說什麼了,這位可是才名冠絕明京城的大才子,國子監的第一人,他們根本沒這個資格催促。

當他擱筆時,孟知悔仔細研讀了一番之後,當即就給出了自己的評價“上中。”

荀南麟不甘人後,也道“上中。”

隻有牛子儒在細細品味其中意境,良久之後,他給出了自己的評價“上上”。

嘩!!

人群頓時開始喧嘩。

紛紛對此感到不可思議。

“第一個上上出現了,舒羽果然還是舒羽,名副其實的第一人。”

“雖說最終的評價是‘上中’,但是當牛院長的評價出來,薑文軒確實要稍遜一籌了。”

“這首詩雖然不足以成為傳世之作,但絕對是佳作,薑文軒很好,但舒羽顯然更強。”

“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國子監的學子顯然更為興奮“我早就說過了,舒羽的實力那獨一檔,放眼整個大風國,恐怕也就隻有薑文軒能夠與其一較高下了。而那個什麼方孟金陽,簡直就是不入流的小人物罷了。想當初在那場宮廷宴會上,如果舒羽有資格參加的話,哪裡還會輪到他們出風頭呢?憑借舒羽一個人的本事,絕對綽綽有餘。”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與方孟金陽相比,舒羽差的隻是一個機會而已,若是他有機會,必然能一飛衝天。”

“長久以來,方孟一直備受吹捧,但如今也是時候讓世人看清真相了——他不過是個曇花一現的人罷了,與之相反,舒羽才是那位真正值得被世人口口相傳、家喻戶曉的絕世天才!。”

“日後有機會,舒羽定然要給方孟一個教訓,省的他欺世盜名。”

方孟是長月書院的學生,在他們看來,方孟絕對不可能淩駕於國子監之上。

否則,就是對國子監的羞辱。

他們正說的興致勃勃。

“誰說方孟欺世盜名?”

顏師昭儼然聽不下去,她柳眉倒豎,語帶煞氣“方孟三首詩詞擊退張公朗在爾等口中卻是如此輕描淡寫,還是你們不願麵對方孟的驚世才華,才會在這裡大放厥詞?”

“姑娘,我們隻是就事論事,若是那日舒羽在場,他一人便可擊退張公朗,根本無需金陽和方孟車輪戰。”

顏師昭走下來“那日情形雖然我不曾親眼目睹,但也聽說過一二,張公朗當場出題,方孟和金陽被動應戰,也就是說,方孟二人是臨場發揮,給他們的時間很短,而就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方孟寫出了三篇可以傳承百世的詩詞,就連皇上也對他們稱讚有加,而你們,隻會誇誇其談,背後傷人,令人不齒。”

有人被顏師昭的話說的惱羞成怒“既然方孟如此厲害,那便讓他出來與舒羽一戰,否則我們是不認的。”

“你們認與不認,與他何乾?難道你們認了,他還能飛上天不成?”顏師昭寸步不讓“國子監難道全是夜郎自大之輩?不如人便是不如人,若是不如人還不自省,那也就如此了。”

“休要伶牙俐齒,方孟若是有本事,那就讓他站出來應戰。”

顏師昭冷笑“無需他親自過來,平日他做的隨手之作我還記得不少,若是你們能勝過其中一首,那我便代替他認輸。”

“好,這可是你說的,在場之人並無逼迫。”

顏師昭語氣堅定“我雖為女子,但也知曉一諾千金,況且還有三位院長在此作證,但若是你們輸了,那就要與方孟道歉。”

“若是他是有如此才華,我等道歉又如何,但——你是方孟何人?是否真的能代表方孟?”

“我自然可以,”顏師昭雖然有些羞赧,但她還是指著李若格道“武儀鄉主可以擔保,這總是可以的吧。”

“武儀鄉主?”

不少人聽說過武儀鄉主就住在方府,卻並不認識李若格。

好在有好幾人是親眼見過李若格在宮宴上擊敗江隆棠的,在他們的確認下,這場賭約便很快成立了。

舒羽神情凝重,方孟的名字最近他都聽出了繭子,對方那三首詩,更是倒背如流,每次閱讀,他都極為泄氣,因為他知道,自己目前寫不出來如此優秀的詩詞。

“你看起來很緊張?”薑文軒在舒羽身邊,淡笑道。

“你剛回來,不懂。”

薑文軒卻不敢苟同“我懂,目前方孟比我強。”

“呃?”舒羽詫異問道“你遠在東衛,竟然也聽說過方孟?”

薑文軒理所當然“東衛又不是蠻戎,各國通商的商隊數不勝數,我能知道方孟此人,並不是什麼稀罕事。”

“倒也是,”舒羽點頭“不知方孟又作出了什麼詩詞,挺期待的。”

“是啊,我也很期待,若是不如此前那三首,怕是期待會成為失望。”

“拭目以待,反正要開始了。”

顏師昭走到書桌旁,第一首詩很快落筆。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這是她與方孟第一次見麵時,方孟吟出的詩。

她一直銘記於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