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疼兒計長遠 弟妹薄姐論是非(2 / 2)

知女莫若母,楊柳月的娘挨著她坐下問到;“我的兒,你是回來借錢的吧?”

“嗯。眼下是遇到了困難了。”楊柳月答道。

“你弟弟早就想到了你的難處,這段時間做篾活掙的十八塊錢全給你留著。他沒有時間去你家送錢,托我帶給你。這個事不能讓玉蓮知道,不然會反了天。”

她弟弟楊根生,在父親死後,因為家裡孤兒寡母的,日子過得很不容易。他就跟母親說,讓姐姐讀書,他去學門手藝養家。他選擇學做篾活。他娘就給他覓了個師傅,送他去學了手藝。

弟弟學手藝,師傅不收學徒的師傅錢,隻需要跟著他乾兩年活就行了。吃住都在師傅家,這樣家裡省了一個人吃飯的糧食,又能學到持家的本事。

外麵有人請做篾活時,幼小的弟弟就要幫師傅擔著工具,收工時要搶著收拾工具。吃飯時要給師傅盛飯遞茶,師傅不動筷子,弟弟就不能先吃飯。

沒人請做事的時候,弟弟就包攬了師傅家的一切家務活,還要幫師傅去生產隊掙工分。稍有做得讓師傅不滿意的,師傅還會打人。

熬過了兩年,弟弟終於學得了一手好篾活手藝,他先給自己家做好一整套篾活,那做工很精美。鄰居們看到了,都說比他師傅的手藝還要好。

此後,請弟弟做篾活的人越來越多了。弟弟在掙工分之餘,就做篾活養家。楊柳月的弟弟因為沒有父親撐持,家裡的成分又不好,儘管做得一門好手藝,也沒人上門做媒。直到二十歲了,才有人介紹了夏玉蓮。

夏玉蓮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病死了,家裡還有三個哥哥沒有成家。她的眼睛又不正常,她娘從小就不喜歡她,讓她自生自滅。因此她是一點教養都沒有。

楊柳月的弟弟隻想娶媳婦傳宗接代,加上自己家條件不好,就隻好娶了夏玉蓮。夏玉蓮過門以後,因為眼睛不方當,也不能出去出工,隻在家裡料理一些家務,所以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

楊柳月接過母親遞過來的錢,這可是弟弟一家從牙縫裡摳出來的血汗錢,楊柳月感動得淚流滿麵。

“還有那些舊衣服,也是弟弟在一個做手藝的人家帶回來的。我改成了大寶他們的衣服,留了幾塊大點的布做鞋麵。連邊角料都用米漿刷成了鞋幫子,回頭給孩子們納幾雙鞋。”

這時,外麵響起了一陣腳步聲。

“姑姑,姑姑。”四歲的侄女丫丫歡快地朝屋裡跑來。

“喊什麼喊,回來,都是些永世不得翻身的貨色。”夏玉蓮料想楊柳月回來不是借錢就是借米的。她老公楊根生也很長時間沒有往家裡拿錢了,牢騷滿腹的她罵著丫丫,其實就是罵給她這個大姑子聽的。

“你罵誰呢?石頭還五百年一個翻身呢。”楊柳月出來牽丫丫的手。

“呦,看把你能的,今兒個你回來乾嘛了?”

楊柳月才不跟弟媳計較,到了1978年,整個社會的大環境就會變好,人人都有改變命運的機會的。

她抱起丫丫大聲說“人窮一時,不會窮一世。等姑姑發財了,給咱丫丫買好多新衣服。”說著就回到了她娘的屋裡。

她這個弟媳,平時就說話不經腦子。她娘就這麼個兒媳婦,也不跟她計較,就提出單獨過,該幫兒媳的還是儘量去幫。楊柳月姐弟情深,弟媳也是個可憐人,她怎麼也不能將弟媳的風涼話放在心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