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是為了更好的進。
聽聞曹軍的行進路線來了個大轉彎,正在吃瓜圍觀曹袁相鬥的劉表一驚,手裡的瓜都掉了。
他轉頭問蒯越,狐疑道:“曹司空可是要來打荊州?”
蒯越看了一眼蔡瑁,搖頭道:“主公莫憂,我們方才與他們結盟,曹司空不會輕易來攻伐荊州。”
另一邊。
袁尚莫名其妙地看著曹軍如潮水般退去,鬆了口氣,但他始終覺得還是有哪裡不太對。
曹軍的主力的確退去了,但是另一邊的曹昂和張遼又去哪了呢?
找了一圈沒發現人,袁尚就暫時把這件事情擱在了一邊。
袁營不缺明白人。曹操退兵背後的意圖都那麼明顯了,算得上是光明正大的陽謀,但是袁營的明白人都沒有開口說話。
因為袁尚和袁譚不會聽。
曹軍一撤,沒了外力的威脅,剛團結沒多久的袁家兄弟果然吵了起來。
首先他們吵的就是黎陽沒守住的問題。
袁譚氣得要命,怪袁尚太不靠譜,援軍來的太慢。
袁尚特彆委屈。
袁譚自己沒能力守住黎陽,怎麼還怪起他來了?
是夜,袁譚回到主軍大營,氣道:“若不是他要親自過來,援軍怎麼可能會走得那麼慢!”
郭圖開口了:“將軍可知他為何要親自帶兵前來?”
袁譚疑惑:“為什麼?”
郭圖附耳道:“他正是擔心您得了兵馬之後不肯歸還。”
袁譚得了增援的兵馬之後會還給袁尚嗎?當然不會!
所以袁尚才要親自過來盯著。
自己的小心思被點破,袁譚氣得把佩劍往地下一擲,大義凜然道:“大敵當前,袁尚那廝竟還有心思算計這些!”
見袁譚越想越氣,郭圖就給他出了個主意。
現在他們軍隊的輜重並不完備,不如就問袁尚要輜重,試探一下袁尚與他聯合抗曹的心思有幾分。
如果袁尚給了,那袁譚就可以放心跟他當隊友,如果不給,那就……見仁見智了。
袁譚一想挺對,於是派人過去,問袁尚要輜重。
袁尚本來想給,奈何他身邊的謀士對一直支持袁譚的郭圖可謂是恨得咬牙切齒,就開口攛掇袁尚。
黎陽不是那麼好打的,可袁譚失黎陽卻失得如此之快,這其中定有貓膩。
袁尚一想沒錯,立馬回絕了袁譚的請求。
袁譚大怒。
郭圖和辛評又攛掇:“將軍與先公的關係不睦,皆是審配所構陷。”
審配是袁尚身邊的人。
袁譚生平最大的痛處就是父親袁紹不喜歡自己,一聽這話果然炸了,立即出兵攻打袁尚。
而曹操這邊已經退到了許都,又親自出兵平定東海太守昌豨的叛亂。
袁譚和袁尚不停地在打。
曹操路過東海作完了一首詩,北邊的袁譚和袁尚繼續打。
等到昌豨的墳頭都長草了,袁家兄弟倆還在打。
袁尚繼承了袁紹的大部分勢力,袁譚自然打不過他,被揍得節節敗退,隻能退回自己的大本營青州。
就在袁譚經過數次大敗而絕望的時候,郭圖又給他出了個主意。
他建議袁譚聯絡曹操抗擊袁尚。
這個主意可謂是餿得不能再餿了。
袁譚不是傻子,他沒有同意,而是轉頭問郭圖:“為什麼?”
郭圖一本正經地分析:“與曹操結盟不過是個幌子,曹軍的目的一直是袁尚的鄴縣。
二者相爭時,將軍可以趁此出兵奪取鄴縣。
若袁尚敗了,您也能收留他,從而接手他的勢力。
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袁譚又問:“我這樣固然可以得到鄴縣,那剩下的曹軍怎麼辦?”
郭圖不慌不忙:“鄴縣距離許都極遠,曹軍遠征消耗必然很大,定會像先前那樣打上一陣就退兵,待曹軍退去,將軍便可高枕無憂。”
袁譚一聽有道理,於是同意了,派人去許都找曹操講和。
袁譚欲要和曹操結盟的消息傳來,曹營眾人詭異地沉默了片刻。
曹操打破了平靜:“誰給他出的主意?”
“好像是郭圖。”程昱道。
曹初默默無語。
她轉頭,對曹操附耳感歎道:“奉孝和郭圖都姓郭,又都是潁川人,可他倆區彆怎麼就這麼大?”
一個特彆機智,一個專坑隊友。
如果不是沒有證據,曹初甚至要懷疑郭圖是曹操派去袁營的間諜了。
曹操捋須須,深以為然:“我也這麼覺得。”
郭圖簡直是一心向曹啊,坑完袁紹還不夠,還要坑袁紹的兒子。
郭嘉:“……”
關他什麼事哦。
……
就在曹操聽聞袁譚要和他結盟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
河內郡的郡守推舉了一個人為上計掾,叫司馬懿。
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就在司空府任職,跟陳群的關係還不錯。
曹操之前聽司馬朗提起過他弟弟的才名,於是就順手把人給征辟過來。
但是司馬懿沒來。
司馬朗主動過來替弟弟請罪:“二弟患了風痹症,臥床不起,恐怕無法受職了。”
曹初不信,反問道:“可是以前聽你說起他才名的時候,你卻從沒說過他有風痹症呀?”
曹操沒那麼好糊弄,見曹初已經發問,便往司馬朗的方向看去。
司馬朗也很疑惑,但他弟弟給他的說法就是這樣,他隻是複述而已。
見他說不出理由,曹操不怒反笑,語氣輕巧:“既如此,子劭便帶著元化去河內郡給他瞧瞧罷。”
司馬朗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