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初期成績,能否令人滿意,能否成功,這就是一個未知數了。
作為組委會領導,他們不怕江南省失敗。
大不了,失敗了再來就是了。或者要是趙培儒表現的實在拉跨,實在不行,也能流轉到蘇省等更合適的省份去。
他們更看重的,是趙培儒要直播,其中蘊藏著的那份自信。
按照往常其他重大項目的慣例,這第一例的實例手術,試驗意味很大,失敗的概率也很大。吸收這次失敗的經驗教訓後,下一次手術一般就會好很多。
而趙培儒,竟然敢將這“失敗概率大的第一次”,直接直播出來。
這無疑,是一種信心的體現。
“雖說趙主任個人,很有信心。”
“但咱可不能完全由著他來。”
“這次的863計劃,不同於以往的重大項目。這次,盯著的人太多了,就專門等待著項目流轉出去的地區,也太多了。“
遠的不說,就說隔壁的西南地區,就虎視眈眈的等著他們失敗呢。
眾人討論了一陣後。
“這樣吧。“
組委會大領導,做出了最終的決定:“冒然麵對全員直播,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而趙主任直播的提議,也算是一個好的提議。”
“這種重大尖端項目,很值得內部人員學習。”
“我考慮,可以進行小範圍的直播。”
“隻允許咱東南五省,每省的高層和尖端專家進行觀摩。”
“這樣,既可以減少了影響,也能讓大家有個學習的機會。”
旁邊聶主任也點頭道:“對對對,這種重大項目,不論成功還是失敗,都值得觀摩,或值得學習,或能引起教訓,對咱整個東南地區的醫學發展,都有著推動作用。”
不論手術成功還是失敗,直播都是有益處的。這就是組委會領導們的考量。
另外一名領導補充道:“最好,還是和各省簽署紙質保密協議。”
“保證這次直播的目的,單純是為了讓各省有一個學習和參考的機會。”
能上位到這個層次的領導,都是聰明人。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把整套直播的想法和注意事項,都討論了出來。
很快,組委會就給各省,下發了一則通知。
預告江南省趙培儒負責的863計劃項目,將會在各省進行小範圍直播。
並說明各省觀看都有名額限製,隻允許發放給尖端專家和高層人員。
還要求,各省都要簽署保密協議才能看。
這條通知一發,頓時在各省高層和尖端專家之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趙培儒竟然要直播?”
“這麼說,他們已經完成第一階段了?”
眾人都還記得,趙培儒之前在“會議紀要”上放出來的消息。
打算走“整體器官簇移植”的方向
這條路,是最難走的一條路!
很多人預計,趙培儒至少要半年的時間,才能拿出一丁點的初期成績。
最終想要完成整個項目,怕是得需要好幾年。而且還很可能完不成,很可能會半途而廢。
結果,這才過去多久?
才一個月!
都要進入下一階段了!
要進行實例手術了!
這真不是在開玩笑嗎?
“而且話說回來”
“即便是趙培儒真有突破,真敢做手術了,他為什麼要直播啊?”
“他就不怕失敗了,讓咱看到嗎?就不怕丟他的人嗎?”
“可能他早就做好了會失敗的準備吧吧?”
這個猜測一出來,眾人心裡,都是一震!
蘇省的很多人,本來是想看趙培儒笑話的,想看到趙培儒失敗的。
這樣,他們還有幾分“重新獲得項目承接機會”的可能性。
但現在,他們心裡,反而對趙培儒生出幾分敬佩。
趙培儒選擇直播,明顯是放棄了個人的榮譽,寧願失敗,也要給眾人留下一點失敗的教訓,留下一點經驗。
或許,趙培儒是想以自己的失敗,來換取整個東南地區專家的思考,或許就能靠“眾人拾柴”,來突破項目的最終難點。
這是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
除了這些人之外,蘇省還有一個人,是最看不得趙培儒好的。
和趙培儒有著“奪項目之仇”的周禾平。
周禾平接到這份通知的第一反應,就是冷哼一聲。
“這趙培儒,太過於狂妄自大了。”
“這麼短的時間,他敢說全部準備好了?”
“這是迫不及待的想邀功了!想表現了!想證明他自己了!”
周禾平不斷的搖頭,顯得很失望。
他的幾個核心學生弟子,也都感覺,這次趙培儒確實有些急了,太追求快了。
周禾平訓斥幾個弟子道:“你們幾個記住,做醫療科研,最忌諱著急。這趙培儒,在承接863計劃之前,還算是顆好苗子,也算是個人才。”
“可承接了這麼重大項目後,他心態變了,變得急功近利了,太想要證明自己,太想給上麵的人看了。”
“這次,他注定要失敗!”
“這次他的直播,不會成為他表現的平台,反而會成為埋葬他自己的墳墓。”
幾個弟子中,大師兄點頭附和,也一歎道:”是啊,老師說的太對了,我年輕時有好幾次,也是太急功近利,太想做出成績來證明給老師看了。“
“幸好,當時有老師指點我,讓我重新走上正路來。”
“這趙培儒主任”
他搖搖頭:“反正,咱是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樓塌了吧!”
其他眾省的專家,和蘇省的反應不同,他們顯得特彆興奮和驚喜。
能看到這種極其罕見的,真正的高精尖端的複雜器官簇移植,那是幸事啊!
無論直播手術會成功或是失敗,對他們這些專業人士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經驗財富!
如果不是趙培儒,誰會允許他們直播觀看?
這才是真正的醫療科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