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工作人員走後,外麵的所有年輕精英們,以及附近路過的其他省內項目組的帶隊領導、成員們,全都湊了過來,嘖嘖稱奇的看著。
“我這輩子,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巨大的巨幅錦旗。”
“還是全國上百個家庭的聯名,這些人得把這麵錦旗,不停的郵寄,一個接一個的簽名才行吧?”
“光看著這錦旗上的每一個字跡,都能感受到那遍布全國各地的,上百個患兒家庭的感激之情。”
這些字,比那巨大的,一人都抱不動的鮮花簇,都要讓他們感動、羨慕,在他們心裡份量更重。
“趙院長開發的這種針對小患兒的技術,確實是大功德一件啊。給了多少家庭新的希望。”
眾人都紛紛點頭。
……
全國消化科專業委員會,辦公室張主任,這幾天在忙兩件事。
除了“考慮新的委員”之外,還有一件事,很是迫切。
京都地譚醫院,接診了一例複雜結腸腫瘤病患,因為切除難度太高,申請京都醫學會組織聯合專家聯合會診。
會診之後也沒能解決問題,又上升級彆,申請全國醫學會組織更高層麵的專家會診。
結果,張主任一接觸地譚醫院,聽到主治醫師的情況彙報時,都聽得頭皮發麻!
這例病人,恐怕是目前結腸腫瘤病人中,難題最多,情況最複雜,前所未見的一例!
特彆肥胖,並高血壓!
盆腔狹小,腫瘤巨大!
合並動脈硬化,血供不足!
腫瘤位置過低,吻合器難以操作!
一般的腫瘤病人,這麼多的難點,合並個三項,就已經算是比較有挑戰性的手術了。
可這例病人,足彙聚了六個大難題!堪稱是一例“難題集合體“。
這些難題,可不隻是簡單的疊加,而是互相交錯纏繞,難度呈階梯狀上升。要解決其中的任意一個難題,都得考慮是否對其他五個難題有影響,難度極高!
張主任一看這架勢,立即就開始聯係專業委員會裡的幾位委員。
這麼高難度的病例,恐怕一般的醫生還真不敢接,難怪在京都醫學會組織的專家會診後,也沒討論出治療辦法來。
張主任心裡有些發杵:“可是最近幾位院士,手裡都有項目,都挺忙的。有的甚至還在封閉保密期,都出不來。”
院士們每天的行程,本來就安排的很滿,都已經被各種工作排滿了,很難能騰出手來,再接手新的工作。而這種複雜高難度的病例,診斷觀察加治療,至少得勻出兩到三天的時間來。
果然,一通電話打過去,院士們都抽不出身。
“廖院士。”張主任苦笑道:“您要是過不來,推薦個人過來吧?”
難題總得有人去解決。
廖慶儀院士沉吟了片刻,道:“要不,讓趙培儒院長試試,他在結腸領域很有想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