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交口稱讚的這位(1 / 2)

外科藝術家 醫用口罩 9140 字 11個月前

“趙培儒院長麼?”張主任微微點頭,這個人選不錯。

接著,他給其他幾位院士也打了一遍電話,其中,秦院士也推薦了趙培儒。

另外,還有一名謝院士,推薦了一位五十多歲,老資曆的結腸醫生,韋宏兵。

唯一有空的謝東樹院士,在電話裡道:“張主任,我後天正好要過去京都一趟,參加一個會議,中間有一個小時的時間,能過去看看病人。”

“到時,我會帶上韋宏兵。”

張主任一下就明白了,心裡也大喜!

謝東樹院士雖說自己沒空,但到時,可以帶著韋宏兵主任,一起研究這個病例。隻要謝東樹院士能做出診斷,給出總體治療意見,剩下的具體操作部分,就能讓韋宏兵主任來做了。

相當於謝東樹院士當“大腦”,韋宏兵主任當“四肢”。

謝東樹院士這個解決辦法最好!

這個承諾,算是幫了他大忙了!

“謝院士和韋主任兩人的組合,算是一個兜底。“

張主任心裡踏實了,有了這個組合,即便是其他人不給力,這個難題多半也能夠靠這兩位給解決掉。

“給趙培儒院長打個電話,問問他有空沒有。”

張主任給趙培儒打電話過去,先介紹了自己,然後說明了病例情況。

“複雜高難度的結腸腫瘤病人麼?”

趙培儒一聽這個案例,心裡便是一動。

如此複雜的、彙聚了六個大難題的病例,簡直見所未見!即便是在結腸醫學史上,這種罕見病例,都是十分稀少,且珍貴的!

這太符合【任務一】的條件要求了。

“趙院長,您有空嗎?”張主任在電話裡問道。

趙培儒笑道:“有空。”

張主任心裡更是一喜,先是有了謝院長加韋宏兵的組合,現在又有了趙培儒,之前心裡的那些焦慮終於淡化了不少。

“好,那我就在京都等你了。“

……

第二天,趙培儒飛抵京都。

張主任早就在機場等著他,帶著他來到地譚醫院。

“趙院長,你先去看看病人,待會十一點左右,謝東樹院士和韋宏兵主任也會過來,到時你們可以交流探討一下。”

趙培儒眼睛一亮:“謝院士也會過來?”

這位謝東樹院士,在胃病胃癌方麵相當出色,是他比較欽佩的一位工程院院士。

“那好,我先去看看病人。”

即便是謝東樹院士也要來,這例病人,趙培儒也要先搶到手裡了。

畢竟涉及到他的任務,他必須先把病人拿下來,獲得“主刀”權利才行。

來到病房。

病人是個胖胖的五十六歲的婦女。

病床旁邊的陪護床上,病人的女兒正疲憊的上半身趴在床上小憩,下半身坐在小馬紮上,隨時準備起身查看母親的病情。

趙培儒看了遍病人的情況,便放下心來。

雖然這例患者是“難題彙集於一身”,但身體狀況還不算太遭,肯定能撐過手術。趙培儒隻看這一眼,心裡便有底了。

他正打算離開時,病人輕聲喚了聲:“等等。”一把抓住了趙培儒的衣角。

“醫生,我女兒已經失去了父親。”她難受的看了眼旁邊陪護的睡著的女兒。

“她還有兩個月,就要結婚了。”

“我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出席她的婚禮。我無法想象我女兒兩個月後的婚禮上,雙親都不在,那會讓彆人笑話她的。“

病人懇求趙培儒道:“求求你,不論用什麼辦法,隻要能讓我多活兩個月,兩個月就行。”

她也從彆的醫生口中,多少聽到了自己這病的嚴重性,此刻,她唯一的願望,就是讓自己的女兒,風風光光的嫁出去,能在結婚當天,得到至親之人的祝福。

而不是孤苦一人嫁過去。

趙培儒拍了拍病人的那隻粗糙的、黝黑的,一看就屬於勞動人民的手,道:“放心,我會讓你健健康康的,出現在你女兒的婚禮上的。”

說完,趙培儒起身離開。

而旁邊的陪護床上,女兒趴著的腦袋上,眼睫毛卻是微微顫抖,眼淚無聲的流了下來。

她還是第一次,聽母親說出這些心裡話。

……

趙培儒看完病人後,來到醫生辦公室。

“趙院長。”張主任笑著介紹道:“這是陳藝鴻主任,也是病人的主治醫師,關於病人有什麼問題,儘管問他。”

陳藝鴻主任也連忙站起身來,和趙培儒握手,笑道:“趙院長,久仰大名啊!“

“您的‘全結腸型巨結腸’論文,寫的太棒了,裡麵的技術和治療思路,看得我五體投地!”

“我還聽說,您把雙鏡技術也給引進到結腸領域來了,可惜這項技術還不能公開,我是真想見識見識,這心裡啊,癢癢的!”

看得出來,這位陳藝鴻主任,是趙培儒的一個“小迷弟”,對趙培儒的成績是如數家珍,連最新的雙鏡技術都知道。

趙培儒笑著客套了幾句後,回歸正題,問了一遍病人的情況,又拿過病人的所有檢查結果看了一遍。

看完,他心裡頓時更有底了。這例患者,用雙吻合器技術就能治療。而那六個所謂的難題,也能用幾個技巧解決,很簡單。

他在結腸腫瘤領域的水平,在之前已經提升到了國醫級水平,所以幾秒鐘的時間,就想出了一套完善的治療方案。

趙培儒腦海裡,已經把這例患者劃歸到了“容易治療”的範圍,而旁邊的張主任、陳藝鴻醫生,還不知道這點。

陳藝鴻主任期期艾艾道:“趙院長,是不是不太好定治療方案?”

他之前,就已經請過全京都的專家組會診過,結果開了一整天的會,給出了十幾種治療辦法,最終卻是都被否決掉了。

這種合並六大難題的,每個難題之間還錯綜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案例,實在是太難了!需要考慮的、牽扯到的東西,盤根錯節。

專業委員會的張主任,也沒抱多少希望。

趙培儒雖說也算優秀,但待會要過來的謝東樹院士,才是真正能讓他安心的那一位。

趙培儒笑道:“有一點眉目,等待會謝院士過來後,和他再討論討論。”趙培儒對謝東樹院士,是相當看重的,也很想見識見識那位的水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