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交口稱讚的這位(2 / 2)

外科藝術家 醫用口罩 9140 字 11個月前

張主任、陳藝鴻主任,都是微微點頭,心裡隻以為,趙培儒也沒想出什麼好的辦法來。

不知不覺間,時間已經到了上午九點。

張主任已經動身,再次前往機場,去迎接謝東樹院士和韋宏兵主任了。

趙培儒又讓陳藝鴻主任,又給病人做了幾個檢查。

十一點左右,張主任終於迎接到了謝東樹院士兩人。

謝東樹院士看看手表:“張主任,我時間比較緊張,待會十二點多吃點東西,就得參加十二點半開始的研討會了。”

謝東樹作為工程院院士,身兼數職,這次來京都,主要工作就是過來開研討會的。過來地譚醫院,也隻是順便而為。

張主任連忙點頭,“我知道謝院士,那我們邊走邊說?“

謝東樹院士點點頭,想了想,看向旁邊的韋宏兵道:“小韋,你先去看看病人,要分析出病人病因和診斷方向,製定出初步治療方案,待會兒我要提問的。”

張主任在旁邊看著,心裡微微點頭。

這位韋宏兵主任,是謝東樹一手教導出來的,其身上帶有濃濃的“謝院長”風格。

韋宏兵立即去了。

謝東樹院士道:“張主任,有個事。”

張主任連忙道:“您說。”

謝東樹院士:“這全國消化科專業委員會的七委員席位,有個位置一直空缺著,也不是個事。“

“得儘快把這個位置填起來。”

張主任也深以為然的點頭:“是啊,應該早點選位新的委員出來,這樣我也能輕鬆點。”

“我最近也一直在張羅這件事,也彙總出了一份舉薦名單。”

“廖院士和秦院士,都舉薦趙培儒院長,您以為呢?”

“趙培儒?”謝東樹稍稍一想,腦海裡便出現了最近看過的幾則新聞。

“也是個不錯的人選。”

他笑道:“這位雖說在消化科其他領域表現不夠出色,但單單一個結腸領域,尤其是巨結腸方麵,就已經相當出色了,在單領域‘全結腸型巨結腸’上,更是做到了全國首屈一指。”

“這個人,值得鄭重考慮。”

“另外,我還有個人選供你參考。”

廖院士笑道:“就是我今天帶來的韋宏兵主任。”

“他長期跟著我,也曾經跟過一段時間的秦院士和其他幾位院士,雖說獨立成績有限,但經驗豐富,見識寬泛,底子紮實,基礎條件好。值得你考慮。”

張主任點點頭,心裡把韋宏兵這個名字也記上名單。

謝東樹笑道:“正好,今天這個困難複雜病例,趙培儒和韋宏兵兩個人都在,我正好接觸一下,觀察觀察。”

“等回頭,我會把今天的觀察結果,和其他幾位委員都說說。讓他們對這兩人有更多的了解,對選新委員有個參考。”

……

此時,醫生辦公室中。

韋宏兵主任已經和趙培儒打過招呼,兩人都埋頭在病人的案例資料中。

隻是趙培儒是做個樣子而已,實際上,他在豎起的資料後麵,正玩著手機呢。

韋宏兵則是專心的看著資料,越看越是心驚!

這個病例的複雜程度,遠超他的預料!

“難怪整個京都圈子的專家會診,都沒有討論出一個結果來。”

韋宏兵仔細鑽研半天,越看心裡越有些著急。

謝院士可是說了,讓他過來研究病例,還得給出初步診斷,還得製定出初步的治療方案來。

可他現在,彆說是給出治療方案了,連案例的幾個難題之間那錯綜複雜的關係,都沒能理清呢。

必須得把每個難題互相之前的牽扯、以及所涉及到的醫學醫理都搞清楚,都弄明白,最終製定出來的方案,才不會“前後矛盾”。

正這時,就聽到謝院士和張主任的腳步聲,從外麵進來了。

“謝院士!”

地譚醫院的陳藝鴻主任等一大群人,滿臉笑意的過去迎接謝東樹院士。

“可算等到您了!”

謝東樹和眾人簡單的打個招呼後,便開始研究病案。

他的時間很短,必須在這一小時內,把這個病例搞明白。

“這個病例,確實有點複雜。”

“肥胖、高血壓、動脈硬化,腫瘤過大,位置過低,另外,這需要遊離的幾個部分,還存在極度肥厚,過度水腫的情況,這給遊離和分離工作,都提出了巨大的考驗啊。”

謝東樹院士的眼光很毒辣,幾眼看下去,便把所有困難,都羅列出來了。

旁邊的趙培儒,看的心裡讚歎,不愧是謝院士,這眼光確實高明。

“小韋。”

謝院士看向韋宏兵主任:“這幾個難點,你想出幾個對應的解決辦法了?”

韋宏兵憋了半晌,嘗試著回答道:“腫瘤過大、位置過低的問題……我想,應該儘可能向腫瘤遠端解剖直腸周圍係膜,最好能直至盆底肌,向上推肛,這樣利於解剖。”

謝東樹聽完,似乎不太滿意,麵無表情。

韋宏兵心裡一沉,他跟隨了謝院士七八年,太熟悉這位的表情了,簡直就等同與把“你回答的不好”寫在臉上了。

“其他的呢?”謝東樹院士看向他:“我剛才說了六個大類的難點,你隻回答了一個,還隻解決了一半。”

韋宏兵張了張嘴,還想嘗試回答另外幾個,可最終,他心裡一歎,道:“我不敢亂說。”

“這幾個難題,彼此間相互牽扯交錯,我剛才確實想到了幾個解決辦法,但後來發現,有幾個辦法是彼此衝突的。”

謝東樹院士微微點頭,這韋宏兵的優點,就是量力而為,不會盲目冒險。

謝東樹院士忽然心裡一動,看向趙培儒。

能讓廖慶儀院士、秦明輝院士,都交口稱讚的這位……

而且,還是能引進雙鏡技術的這位,也不知實際水平如何。

他在前段時間,可聽說好幾位院士,都在和趙培儒接洽,想要把趙培儒的雙鏡技術納入自己的大項目中,獲得額外加分項。這樣一位獲得眾多院士垂青的人才,眼光和思路水平到底如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