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千古一帝(1 / 2)

他到的時候,霍去病和許若靈正在店外玩。

今天冠軍侯府送來的食材中,有一大塊剛殺的牛肉,還有一大塊牛肋排。說是莊子上有頭牛摔死了,已經報過了官府。

這樣好的食材,侯府管事不敢自己留太多,就挑上好的送了過來。送過來時,牛肉還有餘溫,肉也還在微微抖動,一看就沒有超過六個小時。

其實係統現在給的牛肉也不錯,但是總覺得沒有這個鮮靈。牛肋排還好,看到這上好的牛肉,許若靈就想吃手打牛肉丸了。

她把牛肉切成小塊,找了兩個結實的木棒子,霍去病搬到外麵一個廚房的大案板,讓他在外麵捶打起牛肉來。直到把牛肉捶出來膠質,完全捶碎就行。

武帝遠遠就看到霍去病沒穿外衣,隻穿著貼身的勁裝,紮著馬步站著一張大案前,用兩隻大棒不知道在捶打著些什麼,旁邊還站著一個身著白色短襦紅色百褶長裙的少女,跟個小蝴蝶一樣圍著霍去病轉來轉去,霍去病腿上還趴著一個黑白相間的小毛團,抱著他的腿蹭來蹭去。

這個畫麵太過溫馨,武帝不由得看著笑了起來,勒住了馬韁,竟然不想再往前走了,怕破壞這份美好。

旁邊的人跟暗衛嘟囔了一會兒,低聲告訴武帝,那就是冠軍侯喜歡的小娘子,那個小毛團,就是去年冠軍侯向他討來的那隻將死的小貓熊。據說冠軍侯二人對那小貓熊極為寵溺,愛若親子,這麼大的熊了,還經常抱來抱去。

武帝驚奇了,這貓熊前些年蜀地年年進貢,但卻從來沒有喂活過,何況病兒討走時,這小貓熊才剛出滿月沒多久,居然到現在還活著?還活得這般靈動?

他饒有興致地盯著那個方向看,那個小團子突然抱著霍去病的腿往他身上爬,差點沒把他的褲子拽下來,霍去病隻好手忙腳亂地放下木棒伸手去抱她,還要提自己的褲子,武帝看到他這個窘樣,不由得大笑出聲,好你個病兒,也有這手足無措的一麵?

霍去病剛才是在專門捶肉,才沒聽到馬蹄聲,武帝大笑出聲,他就聽著聲音熟悉,回頭一看,連忙抱著萌萌遠遠地單膝跪地,還拉了拉一邊的許若靈,讓她跟著自己一起行禮,小聲跟她說皇帝來了。

要是彆人,許若靈是不想跪的,但是漢武帝這個人,卻讓她心甘情願的跪下

中國曆史上有兩位開天辟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漢武帝。秦始皇結束了周代的封建製度,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中央集權大一統的帝國。但是這個帝國缺乏統治經驗。雖然秦始皇是一位縱橫捭闔、叱吒風雲的人物,開創了中華第一帝國。但這個帝國的壽命卻過於短暫,隻存在15年就滅亡了。

漢王朝是中國曆史中的第二帝國。這個帝國創生於農民起義。其創業君主劉邦是一個出身草莽行跡近乎無賴與遊俠(黑社會領袖)之間的邊緣人物。由於一種政治和階級的包容性,他的集團具有較為寬泛的社會基礎,乘動亂紛爭之際,終於取得全國政權。

但這個新皇朝幾乎不具有法理和意識形態的任何正統性。因此這個帝國在開創之初就陷入了極端不穩定之中。自高帝、呂後至文景的五十年間,內部變亂不斷。外部則匈奴交侵,社會深隱危機之中。直到漢武帝登基,這位班固稱之為“雄材大略”的人物,才為這個皇朝開辟了嶄新的局麵。

漢武帝塑造主流政治意識形態,規劃製度,招攬人才,改革內政,建立幣製與財政,決戰匈奴,拓展外交,不僅重新奠定了漢帝國的製度基礎,而且其宏謀遠慮為此後直到清皇朝兩千年間的中國君主立憲製度提供了一整套相當穩定而成熟的模型和範式。

然而漢武帝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曆史人物。敘述評價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馬遷的《史記》成書於武帝太初年間,由於個人的不幸遭際和政治異見,他對武帝這個時代的評述摻入了強烈的個人感情色彩和主觀偏見。

班固的《漢書·武帝紀讚》試圖糾《史記》之弊,其論漢武曰:

“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民,至於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谘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班固對漢武帝的雄材偉略基本給以肯定。但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則指出其仍有偏頗:“專讚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則不置一詞。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論漢武帝,則純從儒學道德史觀的角度出發,謂:

“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資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

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愛忠直之言卻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清吳裕垂《曆朝史案》,則指出:

“宋人竭中國之財力,納幣賂寇,偷安旦夕;致使生民左袒,肝腦塗地。退而渡江航海,竟以議和誤國。則武帝所為,又豈宋人所能議乎?”

這個問題問得不錯。

從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間,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對中原的入侵,中華民族獲得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廣闊生存空間。

二是變古創製,包括收相權、行察舉、削王國、改兵製、設刺史、統一貨幣、專營鹽鐵、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製,建立了一套係統完整而且體現著法家之“以法治國,不避親貴”的政治製度。這種法製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製度的基本範式。

三是將儒學提升為國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國家為本位、適應政治統治需要的意識形態,從而掌控了主流輿論,並且為精英階層(士大夫)和社會樹立了人文理想以及價值標準。

四是徹底廢除了西周宗法製的封建製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製度、皇位繼承製度和人才拔擢製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