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七賢幫忙(1 / 2)

實際上足足排演了將近一個月,葉厚生才同意葉友孝去尋找相爺,看能否拉來這個強援。

鄭綮的相府,葉友孝前段時間在長安瞎逛時就曾經路過。算著早朝已過,他來到相府,卻不知規矩,更沒準備什麼拜帖,直著眼就往裡走。當即被人喝住,兩眼看去,原來是門房大爺,不對,宰相門房七品官。那是個……

這門房其實年齡不大,也就四十來歲,性格也算和藹。他看著一個小廝冒冒失失往裡走,吃了一驚,當即攔住這小廝,問他何事?

葉友孝連忙一五一十講了自己的來曆,想見相爺的原因。那門房一邊聽一邊琢磨,按照鄭相的脾氣,隻怕這小廝倒是說得進話。兩人萬一說順了心,鄭相出門跟他去看戲,都說不準。所以也不敢為難他,反而給他指點了方向,讓他徑自去找相爺。

葉友孝心中暗自得意,沒想到如此輕鬆就進了相府,看來今日拉攏宰相去看戲,可能性還是蠻大呢。不過這相府,好像也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宏偉壯麗,連個小橋流水都沒有,簡直還不如前世穿越的興真觀呢。難道這位鄭綮相爺,是個清官不成?

胡思亂想正在走著,忽然見一位三十多歲的書生迎麵走來,當即行禮道:

“先生,可知相爺在何處?”

這位書生其實就是鄭綮本人,他剛剛得了兩句歇後詩,興頭一來,正要趕回書房記下來,再慢慢續成全詩。正琢磨著下兩句該如何寫?此時猛然看見一個小廝,雖然打斷了自己的詩性,但見他懵懂可笑,居然不認識自己,倒也覺得有趣,當下隨口一句:

“且隨我來。”

他也不說破自己身份,一是怕耽誤時間,忘了詩句,或者斷了詩性;二是想寫好詩以後,再詢問他來此何事?若是無聊之人,再命人趕將出去。

葉友孝跟著這位先生進入一間平房,眼見先生並不理會自己,而是徑自走向書桌,早有書童幫他磨墨濡毫,又忙著鋪開宣紙,鄭綮正欲動筆,卻聽有人喃喃道:

“王戎王戎,怎麼才能變成你?”

鄭綮一愣,不禁抬眼看向自己帶來的那小廝,心想莫非是他在評論?自己的書童一個是不敢妄加評論,一個是他們雖然天天看這幅《竹林七賢圖》,七賢都認得他了,他卻仍然一個不認得,自然更不會說出“想變成王戎”的話來。

鄭綮不由對這個小廝產生了濃濃的興趣,草草寫下適才想到的兩句詩,就走向小廝問道:

“不知尊姓大名?為何卻想變成王戎?”

葉友孝這段時間頻頻進入萬元域,他忙於尋找做善事續命的辦法,倒是瀏覽了不少視頻圖片,積累了不少古文化知識。此時聽見這先生開口詢問,當即轉過身來恭恭敬敬一禮,這才回答道:

“小的姓葉,雙名友孝。隻為王戎幼時便稱神童,最終位列三公,故此欽佩不已,心之所念,隨口胡說,倒是打擾先生靈感了,還望恕罪。”

鄭綮隨口問道:“那王戎後來貪吝,有什麼可效仿的?”

葉友孝倒是實話實說:“小的身為優伶,家中貧寒,若能貪吝,倒也不敢推辭。”

鄭綮一愣,竟然忍不住笑出聲來。世人幾乎個個貪吝,人人鄙俗,然而誰都不肯承認,尤其是士大夫,更是言必稱孔孟,視錢財如糞土,自命高潔。這葉友孝居然自承貪吝,實在令人“刮目相看”,反倒覺得他說話老實。

當即問道:“友孝,你自承貪吝,就不怕千夫所指?”

葉友孝笑了:“我一個小小伶人,縱然貪吝也不至於影響國計民生,何必千夫所指?”

鄭綮麵容一肅:“你這弦外之音,是說有人貪吝,影響了國計民生?”

葉友孝連忙求饒:“好先生,饒了我吧,我哪有什麼弦外之音?我不過一個小小伶人,見識鄙陋,哪敢說朝中有沒有巨貪?更不知道誰是巨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