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能乾不如會吹(2 / 2)

“三郎如此曲折經曆,真可說否極泰來!從此之後,三郎必定一馬平川,節節高升!正應了那句話,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啊。”

李存勖也連連點頭。在民間這麼多年,終於苦儘甜來啦。

“源兄,此番救駕,既有十三兄攻邠寧軍除掉王行瑜,又有父王兵臨南山之功,再加上我舌辯之力,想必官家會重賞我們河東了吧?”

他故意說成“我們河東”,也是加重自己的歸屬感的意思。

李嗣源卻歎了一口氣:“三郎有所不知,那朱全忠甚是狡猾,居然編了個童謠,說什麼‘終南山,朱郡王,使者去,天子還’,而且大街小巷唱遍,弄得朝野皆知,個個都在讚揚朱全忠忠肝義膽,營救官家回鑾!而咱們擊殺王行瑜,兵臨南山,包括你深入虎穴,舌辯岐王,長安竟無一人知曉!現在這論功行賞,我並不看好河東!”

李存勖呆住了。這幾句童謠,他在吳興郡王府上是聽過的,當時他和李九娘都是一笑置之,不以為然,不料如今竟然有了這麼大的效果!看來朱全忠為了爭功,早有謀劃!情急之下罵道:

“豈有此理!河東一文一武雙管齊下,才迫使李茂貞送還聖駕,怎麼功勞卻被朱全忠幾句閒話取代!難道這天下,真是能乾的不如會說的?”

對這句話,李嗣源自己就深有體會。他不善言辭,隻會拚命打仗。一次戰後,諸將都驚奇自己今兒個咋如此智勇雙全?隻有李嗣源默然。最後大夥都問他今天打的怎麼樣?他才慢慢說道:

“你們都喜歡以口擊賊,嗣源隻會以手擊賊。”

史書記載了四個字:“眾慚而止”。那是在河東,實乾派還有機會說話。如果是在大唐在朝廷呢?

李嗣源苦笑道:“誰說不是呢?自古以來,那埋頭苦乾的,多半反而無人知曉;而那博舌弄唇吹噓自己的,三言兩語,四兩撥千斤,居然就把功勞果實攫為己有!三郎,你也莫要生氣,這等事,多著呢!”

李存勖年少氣盛,根本聽不進:

“彆的我不管,但父王如果麵見官家,總要把其中內幕說出!總不能讓朱全忠欺負咱們河東!真是笑話。到底誰在救駕?”

李存勖沒有想到,現在這美好的日子剛剛開始,馬上又有新的烏雲壓了過來。暢快的心情還沒充分享受,鬱悶又來臨了。

李嗣源似乎並不看好李存勖的建議:

“你覺得官家會聽信咱們的一麵之詞?”

李存勖不以為然:

“咱們都是據實而言,不掩飾不浮誇,隻將救駕真相告知官家,請官家秉公而論。怎會是一麵之詞?”

李嗣源歎息:“說河東救駕立功的,隻有咱們自己;而說朱全忠救駕有功的,長安城中宮廷內外,軍民人等,眾口喧傳,朝野皆知,你說官家信誰?”

這就是宣傳的作用。摸魚高手張惠給朱全忠的那首童謠,十二個字,二百兩銀子,就幫朱全忠戴上了一字王的桂冠。

而真正的救駕英雄,三帥亂闕被他宰了一個、圍住兩個,最後救駕成功的李克用,卻還在等著皇帝召見,等著皇帝為了“羈縻”賞一頂王冠。

但因為有了童謠的宣傳,朝野上下包括官家本人,都隻知道是朱全忠在救駕。

聽了源兄無奈又客觀的分析,李存勖自己也愣住了。

停了一會兒,他還是憤憤地說:

“難道就由朱全忠貪天之功?”

喜歡被逐出中原,反手滅黃巢興大唐請大家收藏:被逐出中原,反手滅黃巢興大唐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