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頓時也覺得,勖兒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穿越前就愛讀曆史讀物的李存勖,當然知道這個道理。若非毛主席搞了三灣改編,後來的幾百萬解放軍,不都變成軍閥部隊了?樹苗小、兵力少,都不是問題,關鍵是要方向正。
在那個時代,這就叫崇德。
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
“父王,兒臣覺得,欲求自強自保,首先應該規劃一條正確的‘崇德’路線,提出正確的戰略策略,拉攏誰,打擊誰,然後君臣上下,同心協力,為這個策略奮鬥。然後是提高官府的公信力,就像商鞅立木建信那樣,讓全國都相信官府言必信行必果。第三,兒臣主張以仁治國,對百姓施行仁政,那麼百姓自然擁護父王,仇恨朱賊。最後,招兵買馬,但是應該給軍隊足夠的軍餉,萬萬不可拖欠。總之,兒臣覺得,人民隻願意歸附有德之人。苛政猛於虎,橫征暴斂,隻會瓦解民心,動搖根基,所以,還請父王三思。”
聽兒子說的頭頭是道,李克用的獨眼也眯縫起來。
“這就是你說的崇德?”
“是。父王,兒臣還有個想法,咱們晉國就像是舊病之人,不可貿然施以虎狼之藥,何況大戰之後,太原可謂奄奄一息,經不起折騰啊,父王。”
明政殿的群臣,全都凝神屏息看著這對父子交談。
李存勖也知道,這相當於自己的施政演說。
現在趁機把自己的綱領推出去,將來臣僚們,才會覺得自己繼承王位是正確選擇。
這不是爭取民心,而是爭取人心。
“如果說改革,兒臣倒是覺得,與其改革,不如廣招人才;與其變法,不如暫循舊規。兒臣之意,父王最好是提倡節約,戒除奢靡,君臣共度時艱。同時愛護人民、減輕徭役,勸課農桑。兒臣謬見,還請父王斟酌。”
這一番話,有理有據,涉及深廣,明政殿群臣,幾乎都為之折服。
中門使孟知祥唯恐大王聽不進去,趕緊說話。
“大王,三郎之言,有情有理,還望大王三思。”
連租庸使王正言都拱手而言。
“大王,減輕徭役,勸課農桑,這才是晉國振興的根本所在啊。”
猛然想起多年前,在汴州城外的那場口水仗。當時就說過,要與朱全忠比試發展經濟的。
可是為了官家,連年征戰,哪裡有時間有精力搞什麼經濟?
現在官家躺平了。也好,咱們自己管自己。
“嗯,既然如此,反正現在官家也不用咱們勤王,咱們就隻要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寡人斟酌你們眾人所說,決定了,咱們改革,就八個字:崇德為本,尚武為用!”
不愧是大王,這個概括力,馬上讓文武群臣都折服了。
大王繼續發布旨意。
“那麼,從即日起,且依三郎之見,先厲行節約!不過,王正言,這個軍餉,就像剛才也說了,萬萬不可拖欠!”
王正言當然知道這幫兵大爺得罪不起。
“臣遵旨。”
李克用看看兒子。
“你說廣招人才,怎麼個做法?”
“父王,兒臣覺得,天下士人,未必肯背君附逆,所以,隻要堅持使用大唐正朔,使用天佑年號,想必才德之士,自會紛紛來到。同時,兒臣還想創辦書院,專門講述經世致用之學,以便培養國家棟梁。”
“書院?”
李克用聽著新鮮。
“對,兒臣覺得,可以取名叫新唐書院!”
喜歡被逐出中原,反手滅黃巢興大唐請大家收藏:被逐出中原,反手滅黃巢興大唐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