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李郎君是否還有天王的故事?”
李存勖聽幾位博學鴻儒三言兩語就定下了故事主乾,自然是欽佩不已。
“哦,還有,就是天寶元年,西蕃、康居等國興兵犯境,玄宗皇上請來高僧請不空三藏,做法事祈求毗沙門天王護持。果然感得天王神兵現身西北雲霧之中,鼓角喧天,番兵驚駭,不戰而逃。佛門弟子欣喜,遂將此事寫成《仁王護國經》,成為佛門經典。”
司空圖微微頷首。
“如此說來,這天王乃我朝保護神啊。連玄宗皇帝尚且禮敬,足見真是神通廣大。今日咱們想興複大唐,自然該多多弘揚天王事跡。”
鄭珪甚是性急,抹抹嘴站起身說道:“既然如此,咱們何不趕緊動筆?愚意是各寫一部,之後三合一,優者留,不合者棄。如何?”
司空圖與韓偓,都是文人性子,雖然性寬遲緩,但說到比試文筆,自然不甘落後,兩人都點頭稱是。
李存勖心中大喜,連忙說道:“在下這就去安排梨園,待他們排練好了,請父王、益昌公主等人前來,一並欣賞三位大作。”
回到王府,首先找父王說了派人去南詔的事情。
聽說兒子已經把南詔的新君臣都安排好了,李克用也很高興。
雖然兒子的這步大棋,不知哪年哪月才能見效。但他欣賞兒子的胸襟氣魄。
像。像個未來的晉王,甚至像個未來的皇帝。
並吞八荒之心。這真的已經遠遠超出一個藩王的政治理想了。
要麼兒子是未來的皇帝,要麼就是好高騖遠。
李克用相信兒子應該是前者,李九娘卻認為是後者。
聽了張承業彙報李存勖的最新戰略,李九娘氣的夠嗆。
連連搖頭。
步搖啦,金釵啦,反正都是搖的稀裡嘩啦的。
“張公公,張公公呀,你說說這,這李亞子,好容易打了一回勝仗,是吧?倒也總算驗證了先皇的預言!可是他,馬上就原形畢露,搶個女人回來!個人品德先不說吧,現在更是好高騖遠,把手伸到南詔!耗費這些財力精力人力,對興師討賊、匡扶社稷,究有何益?”
這一次,張承業完全讚成公主的觀點。
“殿下所言甚是。隻是此事,都是晉王父子密謀,老奴也無從置喙。若是他放到明政殿討論,老奴定然好生勸諫。”
這件事就麻煩在這裡。人家父子倆商量的事情,你怎麼知道的?
不要說你沒有收買內侍啊。
如果真的大王追問起來,張承業還真有些百口難辯。要知道那時候,收買內侍這一條,可是君王們的大忌。
張承業當然明白這裡麵的危險。所以先說明一點:不在明政殿討論此事,自己就不敢前去乾涉此事,免得暴露了自己在探聽晉王隱私。
但此事竟然如同秋風過耳,之後就再無聲息,張承業始終不知道,大王他們,是不是真的派人去了南詔,哦,現在已經更名叫什麼“大長和”了。
倒是這一天,李存勖興致勃勃前來流霜殿,給公主說了個好消息。
請公主去看新戲。
李九娘毫無所知,這個李三郎,怎麼說一出是一出?張公公說的是他要派人去南詔,可是多少天沒有動靜,今天過來,卻要自己去看新戲?
馬上想起了當初與他一起弄新戲,那個《梁山伯浪子回頭》。
莫非也是一語成讖?這人現在不但回頭,而且煥然一新。誰會相信,多年前他還是個小伶人?
感慨的時間不能太長,馬上問李三郎。
“亞子你又弄了什麼新戲?”
喜歡被逐出中原,反手滅黃巢興大唐請大家收藏:被逐出中原,反手滅黃巢興大唐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