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瑣事(1 / 2)

李知柔隨著張居翰前往明政殿,他的心情並不慌張。

如果真聽了九娘的話,去謀劃什麼複辟登基,那才真是該慌張呢。

薛王早看清了,什麼做皇帝,那是純粹的作死。昭宗是皇帝,哀帝也是皇帝,現在他們在哪裡?

隻要不和晉王爭天下,那麼,晉王也會像廣州的劉隱那樣,允許自己苟活於亂世吧?

應該是的。

從今天的短暫接觸來看,當然主要是路上任圜的表現,讓李知柔對晉王還是很有信心的。他相信,隻要自己能夠恪守本分,不去有非分之想,那麼在太原娶妻生子,榮華富貴,安度一生,是完全可能的。

至於九娘說的複辟?

萬分之一的可能都沒有。

從任圜的介紹來看,晉王是一個頗有能力的君王,能文能武。關鍵是,他手握雄兵,麾下謀臣武將傑出者不乏其人。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把李家皇族逼得走投無路,氣焰囂張之極的朱賊,在李亞子麵前,攻不下太原,連潞州都攻不下,還在柏鄉被打的丟盔棄甲。

現在朱賊已經死了,他的繼承人,還會是李亞子對手嗎?

想到這裡,更是堅定了自己的恪守本分之心。

或許,本來就沒有帝王之命。

如果天下承平,那麼昭宗以後,本來該是德王李裕登基的。

不論是承平世還是亂世,自己從來都沒有帝王之命。

李知柔的智謀,就體現在這裡。

自知之明。

不做不可為之事。

但是來到明政殿以後,他發現自己還是想錯了。

李存勖剛剛收到了噩耗。

他派往幽州的使者張武,居然被劉守光極端殘暴地活活烹死了。

不僅僅是對張武的哀悼。

張武是晉國的使臣,他代表的是晉國的榮譽,劉守光敢烹死張武,那就是與整個晉國為敵。

明顯表示出對李存勖的藐視。

本來還勸說大王攻打朱梁的,現在因為張武慘死,無一例外支持大王出兵幽州。

李存勖一錘定音。

“活活烹死張武。還敢自稱大燕?屁!寡人隻能稱它為‘桀燕’!堪比桀紂之殘暴的桀燕!”

剛剛從同州返回的周德威,也力主對桀燕用兵。

“大王,先王留下的三支令箭,有一支就是滅燕。大王以孝治天下,正該完成先王遺命!”

安重誨補充道:“大王,臣以為,既然前唐的薛王已經來到,咱們組建的順天應人大同盟,這個旗號可以打出來,達到先聲奪人的目的。”

周德威看看安重誨,對這個年輕人的表現很滿意。

“大王,重誨所言不錯。第一個計較,有了薛王代天子行事,咱們伐桀燕,就有了道統的製高點;第二個計較,順天應人大同盟,打出這個旗號,也可以令河朔二王,不得不出兵共討桀燕。第三個計較,咱們這大同盟,如果先與朱賊開戰,萬一不利,影響聲望。相比之下,劉守光比較好打一些。”

李存勖點頭同意。

周德威的分析,總是條分縷析,讓人聽了舒暢。

所以,把薛王請來,就是要搞這個同盟成立暨誓師大會。

李知柔早就打定了明哲保身的主意。

“晉王殿下,小王此來河東,不過是追附大王雄風而已。所以,這個盟主,竊以為還是大王自為,比較好些。當然,如果為了號召天下的遺老遺少,誌士仁人,小王也不憚效勞。總之如何決斷,還是晉王一言而定。”

眼看大唐的最後一個藩王如此謙卑,李存勖心裡很是舒坦。

看來,這個薛王,甚至比流霜殿的王後還要識時務。

很好啊,識時務者為俊傑。

“薛王殿下,寡人看來此行還真是離不開你,恐怕還是要請殿下不憚辛勞啊。”

看看晉王的臉色,一臉誠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