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光當然知道了晉軍大舉來犯的消息,但是沒想到,那個當年沒出息的李存勖,現在居然還搞了個什麼“順天應人大同盟”,聲勢浩大。
聽說還有個前唐的宗室藩王,做了盟主。
這一來,不論是政治、軍事還是道德層麵,自己都顯然落了下風。
好像烹死那個晉國使臣,有些操之過急了?
隻是當時情況下,如果不殺一儆百,肯定各藩鎮的使臣都不會向自己稱臣祝賀啊。那麼自己的皇帝夢,可就要無限期延遲了。
召來孫鶴,讓他馬上把張武的屍骸歸還晉國。
“去吧,顧慮不要太多,就說是失足落入大鼎,搶救無效而死,讓晉王不要就此大動乾戈嘛。再說了,他也算是完屍吧,畢竟朕也沒有砍掉他腦袋。”
孫鶴那個氣啊。
這都人話嗎?
老百姓都不會這麼說,您這好歹也算是一國天子了,怎麼敢如此胡說八道?
但是沒法子,人家是皇帝,我隻是臣子。不聽他的,萬一他又燒了一鼎沸水,咋辦?
不出所料,晉王雖然接受了屍體,但根本沒有退軍的意思。
李存勖告訴孫鶴。
“轉告你家主子,除了投降,他絕對沒有活路。”
孫鶴原話轉達,劉守光又開始憋主意了。
“意思是,投降,還能保住性命?”
孫鶴一驚。
皇上,這怎麼了?仗還沒打,就琢磨投降?
劉守光不以為然。
“孫鶴你呀,死腦筋。未戰先慮敗,這說明朕慎戰,是為百姓安康太平著想嘛。”
這倒是像句人話。不過,孫鶴不相信。
劉守光隻能差遣他前往洛陽。
“上兵伐謀。你現在帶上金銀珠寶,前往梁國,麵見新梁帝,說明晉燕梁,就是今日的三足鼎立!就是說,如果咱們大燕沒了,梁國必定是晉國的下一個滅亡目標。要讓梁國君臣明白,救燕就是救梁!”
孫鶴覺得,皇上現在的分析,倒也有些道理,特彆是對地緣政治的分析,蠻中肯的。
看來做了皇帝,眼光的確比臣下深遠很多。
披星戴月,來到了洛陽。
到了洛陽,卻傻眼了。
洛陽已經打起來了。
楚王朱友珪弑父以後,自己寫了一份遺詔,成了他當皇帝的政治資本。可是沒想到,那個諫議大夫羅隱,居然在朝堂上就跟他頂了起來。
畢竟,朱晃生前對羅隱,可是非常容忍的,甚至幫自己找回了妻子,甚至自己在魏博出了那麼大的紕漏,皇帝也沒有怪罪。
朱晃以國士待我,羅某必將以國士報之。
滿腔忠義的羅隱直言不諱。
“請中書令前來驗證遺詔的真假!”
朱友珪大怒。
一個酸腐文人,居然敢來質疑遺詔的真偽,這不就是在質疑朕的合法性嗎!
不過他有一層隱憂,博王朱友文,居然逃遁,不知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