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梁、燕合流,儘力要殺自己而後快,洞外的李存勖一無所知。
甚至不知道梁軍的存在。
雖然有跡象表明,可能還有一路人馬,而且不清楚這支人馬的政治傾向,當然也不知道是友是敵。
這個情報,被李存勖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
畢竟,剛剛把唐太宗都視若畏途的幽州給打了下來,李存勖沒有理由不驕傲。
人不輕狂枉少年,人不驕傲枉勝者。
所以,就算還有一路人馬,就算那路人馬會是敵人,又怎樣?
真想大喝一聲:又怎樣?能怎樣?
何況目前為止,李存勖的驕狂情緒還是被有效壓製著。李嗣源、李知柔,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勸諫大王謹慎。
所以,李存勖沒有拚命進攻陰陽洞,而是靜待洞內生變。
這段時間,卻被劉仁恭他們利用起來,與梁軍結成了同盟。
這可是李存勖所料不及的。
但是李存勖期待的盟軍,終於趕來參戰了,而且攻勢越來越猛。
這支盟軍叫“饑餓”。
相比有乾糧可吃的梁軍士兵,燕國禁軍的處境可謂淒慘無比,算下來,已經整整一天,粒米未進。都是些老少爺們,餓一天肚子啥概念?
劉仁恭敏銳發覺了這幾十個禁軍的危險情緒。為了填飽肚子,他們可能會殺人的。
而現在不必這麼恐怖、極端——隻要梁軍把乾糧分給他們一點,好歹告慰一下轆轆饑腸。
劉仁恭決定安撫一下這批晉軍,向劉棟委婉提出了要求。
既然是未來的驃騎大將軍,對太上皇的這點要求,應該會滿足吧?
更何況,現在是梁燕並肩抗擊晉軍之時,這幾十個忠誠禁軍,也是梁軍的重要幫手。
劉仁恭沒有料到的是,未來的驃騎大將軍一口拒絕了。
劉棟的腦筋並不機靈,但有一點他牢記不忘。
這些兒郎,是跟隨自己來的,現在也要和他們一起同舟共濟,才可能平安返回梁國。
從他們口中奪食?
不行。
劉仁恭很是意外。
先前不是還對太上皇畢恭畢敬嗎,怎麼現在就抗命不遵?
他可能忘了,這是一個不講道理隻講拳頭的年代,得罪皇帝可能沒事,但得罪了這些驕兵悍卒,你可能馬上喪命。
大兵們不跟你講道理,他們隻和你刀劍說話。
剛才張家兄弟就是例子。
同樣,劉棟也要依靠這幫兒郎,否則,他就成了一個光杆校尉。
所以,劉棟乾脆的拒絕了劉仁恭的建議。
不隻是禁軍們饑餓難忍,連劉守光皇帝的肚子都發出抗議。
而他和太上皇,還有孫鶴與李小喜,中午是吃過一頓的。
不等劉守光提出建議,燕國禁軍們已經集體走了過來。
要飯。
當然不是唱著蓮花落要飯,而是拿著刀槍,真正的明火執仗。
梁軍也感到了燕軍的敵意,有人開始拔出來刀劍。這一下子,寂靜的山洞裡頓時一片“嘩啷啷”的刀劍響聲。
劉棟厲聲叫道:“太上皇,讓你的人朝後退!”
禁軍沒有一個人後退,反而向前緩緩逼近。
一夫搶飯萬夫莫擋。
雖然禁軍的兵力不占優勢,然而他們是為了自己的性命而戰。
寧可戰死,不可餓死。
劉仁恭連忙大聲喝道:“兒郎們,且聽本帥一句勸!你們稍等片刻,待本帥與劉將軍商量來,如何?”
劉仁恭的威信還是有些的,燕國禁軍們猶豫了一下。
葉娘溫連忙對劉棟說道:“校尉,有乾糧的話,大家勻一下吧,現在可不能自相殘殺啊!”
連劉守光都想明白了。
“正是,劉將軍,若我等自相殘殺,豈不是便宜了晉王?”
支持海釣綠碼的讀者大大,請移步番茄小說網閱讀正版。
喜歡被逐出中原,反手滅黃巢興大唐請大家收藏:被逐出中原,反手滅黃巢興大唐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