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皇上又說起“聽天由命”四個字,郭崇韜不由暗暗叫苦。
給廢後的就是這四個字,雖然沒有說出口。但這次,事關國家軍政大事,居然還是這四個字,而且皇上還堂而皇之地說出了口。
無奈地說道:“聖人準備怎樣聽從天意?”
看著郭崇韜的苦瓜臉,李存勖努力繃住臉沒笑出來。
徐徐說道:“既然蜀主和吳將都生了重病,那麼就看看,誰先撐不住?劉仁瞻病故,朕就討伐偽唐,起碼也要奪了壽州,讓偽唐老實一點。蜀主先病故,那就水陸兩路,夾擊蜀國,來個滅國之戰!”
李知柔也是對皇上的“聽天由命”這四個字深感詫異。
國家大事,怎麼能如此草率?
簡直像昏君做派!
但是聽了皇上的解釋,不知不覺之間,那個掃平偽梁的聖人,又回來了。特彆是還提到“水陸夾攻”這個問題。
這可是聖人首創,誰都沒說過。
聖人如此說,看來,對於這個滅蜀之戰,聖人是深思熟慮、早有打算,所以不經意之間,居然把滅蜀之戰的戰略也給端出來了。
在皇上心目中,這個思路已經想過多少回了,根本不算什麼新鮮玩意。但是到了群臣耳中,卻是耳目一新。
郭崇韜果然馬上追問:“聖人適才說水陸夾擊?”
李存勖有些後悔。順口之間,怎麼把自己的心裡話給說出來了。
看來,自己當皇帝,真還不是老謀深算,城府很深的。
現在說都說了,隻好解釋一下。
“朕已經派人去給孫耿傳旨,要他打造適於長江航行的江船。到時候,就可以從大江之上,直取涪州、合州,夾擊成都了。”
不說還好,越說越露餡。
剛才還深藏不露的戰略,現在已經顯現無遺。
居然已經開始造江船,要溯江而上攻蜀了。
郭崇韜有些鬱悶,但皇上顯然不是聽了李知柔的話,才決定打蜀國的。
使者都早就派往滄州去下旨造江船了,那就是早有伐蜀的意圖了。
不由看了看李知柔。難道薛王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也是皇上的決策依據?
又轉回頭看看皇上。
哼,還說什麼“聽天由命”。唉,這個世界上,誰要真信了皇上的話,那可是真笨。
但是皇上的話,那可是聖旨,不信的話,算不算抗旨?
李存勖總結了。
“伐蜀或者伐吳,朕都有所準備。否則縱然有了天命,又如何攻打敵國?不過,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朕的意思,還是要知柔,趕緊把這個詔書寫出來,傳旨各藩鎮,聽命來參加大朝會。你們看,如果拒不遵旨,不來參加大朝會的,豈不就是站到新唐的對立麵了嗎?”
郭崇韜和李知柔互相看了一眼,嘴上不說,心裡都很明白。
上次皇上忽然稱帝,各方使臣,礙於形勢,隻好都向皇上稱臣。
反正回去以後,也可以找個借口說明為何稱臣,甚至笑稱隻不過是戲耍李亞子罷了。
誰真拿他當皇帝?
但是現在,聖人可是下旨,是以朝廷名義下旨,是以天下共主身份下旨的。
各藩鎮如果來朝,當然沒話說。
但估計多半都會托故不來吧?
那樣的話,豈不是讓新唐很沒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