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下了後,沒過多長時間,李嗣昭和李存信,都先後趕回洛陽了。
做了京官,當了尚書,還封了國公,二太保李嗣昭和四太保李存信,都非常開心,他們的府上,更是人來人往,賓客滿座,賀喜之聲不絕於耳。
隻有在太極宮的李存勖,猛然想起了“八鞭”。
嗨,怎麼把李存璋給忘了!
趕緊叫來張景進,馬上寫上一道旨意:“封李存璋為寧國公,開府儀同三司。”
至此,新唐的六位國公,八部尚書,全都到位。皇上又等了兩天,還是沒有接到海軍的消息,遂不再等待,西巡兩川。
石敬瑭的“銀槍都”現在擴軍為兩千人,清一色的步槍,扛在肩上,唱著軍歌,完全看不出老晉軍的樣子。
元行欽的契丹直,馬槍還沒有研製好,不過並不影響軍容雄壯。現在也共有騎兵八千人,戰馬約一萬六千匹,隻要契丹直經過,那立馬煙塵滾滾。
李存勖的民間經曆,反而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現在特彆愛聽馬蹄聲。
特彆是那種連成一片的山搖地動的馬蹄聲。
聽見馬蹄聲,他就似乎特彆有安全感。
西巡前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召來顧國公盧汝弼,讓他立刻聯絡韓熙載,了解偽唐的情況。
特彆是偽唐的燧發槍仿製,進度如何?
至於皇後嬪妃,一個也不帶。
李存勖覺得,自己又不是遊山玩水,帶女人乾嘛?事業和愛情,要劃條紅線好吧?
張居翰彎腰微笑著說:“大家,往年舊例,打桀燕和上方山尋寶,不都帶了妃嬪嗎?怎麼此番幸蜀地,卻不肯帶了呢?”
李存勖語塞。
想了一下回答:“現在是國家一統了,當然與唐梁對峙時不同了。”
張居翰見皇帝還是堅持意見,也就隻好認錯:“大家明鑒,老奴愚鈍了。”
這話怎麼聽著有些嘲諷的意思?好像自己的理由有些靠不住啊。現在說統一吧,自己都不信。而且滅梁以後,新唐成了中華的朝廷,號令四方,這種時候,不更應該帶著妃嬪們出去嗎?
歎了口氣:“先去凝陰殿,問問太後想不想去西川看一看。”
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加強了自己的孝親人設,讓聖人的形象更加偉大,同時也照顧了曹太後,讓她去看看巴山蜀水。
曹太後果然高興,一口答應了下來。
李存勖這才下旨:“德妃隨車駕一起前往西川巡幸。同時命富國公李存信、顧國公盧汝弼、禮部尚書李知柔、神劍直指揮使黃四娘隨駕。”
出巡帶的是德妃而不是皇後,張居翰有些納悶。但這是旨意,他也沒膽子去質疑。
李存勖有自己的打算。長安在朱梁時期,已經改名為大安縣,昔日那個繁華的大都市一去不複返,成了一座苟延殘喘的小縣城。但是李存勖還是有舊地重遊的打算,所以叫上德妃。至於皇後,唉,怎麼也得留給人看家吧?皇後既然主持六宮,就還在皇宮待著吧。
叫上李存信,是讓他看看,怎麼樣開發兩川的利源。叫上盧汝弼,是考慮到如果需要派出使臣的話,有人可派。
至於李知柔和黃四娘,那就不用說了,負責跟皇上一起回憶往昔,發思古之幽情。
十月初四,禦駕出巡。頭天就齋戒,然後好好洗了個澡。第二天一早,帶著八部尚書、六位國公齊赴太廟,祭告毗沙天王和列祖列宗,主要就是說“朕要去西川巡幸”了。
鹵簿、儀仗、旌旗、護衛隊伍,這些都不能少,李存勖也就照樣保留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先到達了大安,除了地方官迎接之外,還有一位武將,就是安重霸。
安重霸奉指揮使安重誨之命,帶來了兩千龍武軍,準備護駕。
安重誨讓他送來的奏章裡,專門提到了安重霸的爵位問題,說是自己未經吏部,更未經皇上允許,就已經擅自答應給他從二品職銜了,奏章本來要送去洛陽,現在就讓安重霸帶來大安,等待聖人裁決。
李存勖倒是很快批複了奏折。一個從二品的官銜,自作主張就自作主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