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的李存勖也在享受夏日早上的清爽,不知怎麼的,忽然想起當初李九娘給自己說過的杜牧的《華清宮三十韻》,馬上命張景進去把杜牧之的文集找出來看看。
嗯,裡麵寫的是“昔帝登封後,中原自古強。一千年際會,三萬裡農桑。”
一邊考慮要不要讓梨園傳唱,一邊隨意瀏覽,結果翻出了一個元稹的《均田表》,仔細看了一遍,笑了起來。
當初李九娘也曾經建議過恢複均田製,自己還說怎麼把這個老古董翻了出來。但是現在自己卻覺得,這個老古董,也有意思嘛。
馬上讓幾位宰輔來太極宮議事。
李存勖開口說道:“朕今日偶然瀏覽老唐朝的元稹,他那個《均田表》,朕重新看了一遍,覺得似乎可用。諸卿議來。”
這種古董,孟知祥是最喜歡的。
“聖人明鑒,老唐朝的均田製,意在土地沒有閒置,農夫不做流民,乃是最大限度發揮地力、人力,重稼穡以致強社稷的好政策。方今天下大亂,人口銳減,荒蕪之田甚多。陛下重興均田之製,臣以為正合時宜。”
郭崇韜也點頭了。
“聖人,保胤所言,的確合乎時宜。晚唐均田製之不行,在於人口增殖太多,土地資源有限,朝廷手中的土地越來越少,最後竟至於無地可均。所以目前恢複均田製,固然可行,但這個製度,終究非長遠之道。國家土地有限,怎能無限製地分發下去?臣請陛下,至少將永業田與口分田五五開,受田者死後,當交還一半田地給國家,如此,租庸調製方可多運轉一段時間。”
李存勖笑著擺擺手:“安時,你是怕將來無地可均?那就多慮啦。朕的軍隊如此強大,沒有土地,可以開疆拓土嘛!”
意思很簡單,沒地,那就去搶嘛。
皇上的神邏輯,讓郭崇韜無言以對。
任圜從另一個角度來評價:“聖人,按郭公之論,口分田之說已經虛無,而臣所知,老唐朝之時,豪富人家兼並永業田蔚然成風。農夫已無寸土,而朝廷稅賦不減,故農人隻好淪為流民。以此觀之,欲要恢複均田製,當未雨綢繆,臣敢請陛下先下旨意,永禁民間兼並,如此則農夫能繳納賦稅,均田製方可長久,社稷江山才能穩固。”
李存勖還是笑了笑。
“任圜,你這就是因噎廢食了。若是朝廷下旨,禁止富人兼並,嗬嗬,下旨簡單啊,讓張公公寫就行了。可是任圜你要知道,富人從何而來?不也是辛苦耕作而來?薄有積蓄,又開始運作資金,兼並土地,最後才成為大富甚至巨富嘛。朝廷下旨不許兼並,誰還肯努力耕作?那時候田野之間,隻有一群群懶漢,賦稅自何而來?”
任圜不敢頂撞皇上,隻是為百姓代言:“聖人,那些被兼並土地的人家,甚是可憐,有的隻好賣兒鬻女,境況淒涼無比啊。”
李存勖歎口氣,搖了搖頭:“土地兼並,雖非天道,卻也可稱之為‘地道’,起碼也是人道。隻要咱們以農耕立國,這兼並之事,就少不了。不過任圜你放心,朕的新唐,肯定會儘量減少這種賣兒鬻女的慘劇發生。”
任圜不甘心,也不相信:“聖人,臣愚鈍,不知農人被兼並土地之後,如何生存?”
李存勖的話讓他驚呆了。
“這就靠你啦!”
任圜一下子就結巴了:“聖人說,靠、靠,靠臣?”
李存勖笑了:“有那被兼並土地的農戶,實在沒有生計了,你的什麼肥皂廠、玻璃廠之類的工廠,讓他們來做工嘛,做工賺錢,何必賣兒鬻女!”
這個嶄新的思路,讓三位宰相都麵麵相覷,不要說孟知祥無法想象,連郭崇韜、任圜都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種解決兼並的辦法。
李存勖卻不以為然。
穿越前就聽說過農民工的事情,多了去了。沒土地種了?進城打工啊。
太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