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萬兩白銀,幽州方麵可以答應,但是需要等皇上批準。
最後,立刻簽訂和約,遼軍撤出新唐領土。
耶律李胡很高興。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得到了!
肯定是契丹勇士不怕犧牲的英勇精神把南蠻的膽子嚇破了,所以,趕緊接受和談。
劉哥有些遺憾:“陛下,要是早知道蠻子是些軟骨頭,我們就應該向他們索要一批新式武器,拉回來好好研究的。”
李胡也頗為遺憾。但是述律平得知新唐方麵幾乎全盤接受遼國開出的條件之後,卻沒有什麼興奮之色。
“皇帝,你當初是想借和談之機,行緩兵之計的。你忘了嗎?”
李胡猛然醒悟。
糟了,和談這麼順利,勝利衝昏了頭腦,竟然忘記自己的和談隻是一個煙幕,其實是要拖延時間,也就是地皇太後說的“緩兵之計”。用時間來換取南下的耶律璟的戰果。
但是現在,和談一談就成,自己想在幽州城外繼續待下去,又有什麼理由呢?
安重誨,絕不是劉哥口裡的軟骨頭。
遼國君臣應該想到,安重誨在兩軍幾次交戰中,幾乎都是一邊倒的勝利。現在的談判主導,應該是安重誨說了算。
但結果卻是軍事上處於不利的遼國提出的條件,被安重誨全盤接受。
安重誨當然有自己的考慮。
他手中的兵力隻有五萬多人,當然吃不掉六十多萬遼軍。
就算有先進的武器,也沒法子殲滅敵人。
而他知道皇帝的戰略決策,是要徹底打垮遼國。
這就好辦了,讓遼軍先撤回去。至於他們的條件,可以接受。反正信使往返,也要不少時間,這段時間裡麵,聖人可以調兵遣將,最終在幾路官軍的圍攻下,遼國轟然倒下。
所謂的談判,也自然灰飛煙滅。
所謂的賠款,可以說,安重誨一開始就沒準備賠。
你都快要死了,我賠錢給誰啊?
而且,對這個談判條件,安重誨也有本能的反應。
打了敗仗的遼國,開出五萬兩白銀的賠款。這到底誰打敗了誰啊?
安重誨馬上反應過來:遼國是以談判為名,拖延時間!至於遼國為什麼拖延時間,安重誨倒是不清楚。
總不會是喜歡在野地裡喝風吧?
不過,安重誨的原則很簡單,你想要的,我就不給你。比如你想要時間,我偏偏要你立馬滾蛋。
至於賠款,那隻是紙上的數字罷了。安重誨堅信,最終,遼國一兩銀子也得不到。
現在的問題是,聖人看了這個談判條件後,會如何處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