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棄官從商?!(求訂閱)(1 / 2)

為官是為了什麼?

北宋的張載曾說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隻是理想跟現實是有差距的。

夏之白的初衷很好,但太過不切實際,也太自以為是了,天下本就沒有那麼多聖人。

也成不了那麼多聖人。

若是世上人人都能成聖,那還需要去讀什麼聖賢書?又何來這麼多世間繁瑣雜事?

夏之白太年輕了。

根本沒有經曆過社會的黑暗跟慘淡,也沒有經曆過真正的絕望,但他真的感受過後,還能保持著這個初心或才能這麼大言不慚。

現在的夏之白沒資格!

李善長、毛驤等人一臉冷漠,夏之白的話,對他們沒有任何的感覺,他們早就過了衝動熱血的時候。

如今隻看利弊。

郭翀、吳公達若有所思,隻是看到一旁冷漠以對的大臣,也是連忙垂下頭,恢複了冰冷臉色。

唯有花綸等新晉進士,微微有些意動,但也隻是目光閃爍了幾下,又很快就消沉下去。

時勢如此。

不是他們能扭轉的。

不過他們也暗暗欽佩夏之白的膽量跟勇氣,敢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將這些話說出來。

勇氣可嘉。

但也僅此而已。

出身仕途,注定要學會圓滑,鋒芒太露,有太高的道德標準,最終隻會落得處處不討好。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夏之白讀這麼多書,這個最簡單的道理卻是忘了。

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蠢人的做法。

夏之白一臉平靜,他並沒有想著靠一番話去改變什麼,這也根本不可能,上下同欲者,勝。

如今上下不一。

自不會取得太好的結果。

不過夏之白並不介意,他此舉隻是先把話說了,先禮後兵,當他日後真的付諸實踐時,才能無往不利。

有壓力才有動力。

教員曾說過,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

而他不準備給自己留後路。

因為一旦有了退路,便再難有精進之心、有勇往直前的果敢了,遍地哀鴻滿地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夏之白突然笑了。

笑的很燦爛,也充滿著鬥誌。

仿佛甘於以一人之力抗衡整個天下,這種態度,在場所有人都感覺的出來,也不由神色微動。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夏之白一眼。

他現在算是明白了,自己還是看輕了夏之白,這是一個真正的誌士,胸有淩雲誌,敢為天下先。

他從不給自己留退路。

要麼死。

要麼一路向前。

不過夏之白太把自己當回事了,這是他的天下,他若不允,夏之白再這麼決絕也毫無意義。

朱元璋漠然道:“咱的大明取士自有一套章程,咱也始終想相信咱大明的臣子。”

“此事無需再議。”

他一擺手,阻止了這個話題。

夏之白微微點頭,繼續道道:“第三問:敢問陛下可還有當年氣吞萬裡如虎,誌在天下的雄心壯誌。”

朱元璋一臉傲氣的道:“咱自然有。”

夏之白道:“中華這塊土地,經秦漢達到一個頂峰,隋唐達到極盛,既陛下有著此等雄心,自當在明繼往開來,更進一步,達到國富民強。”

“天下鼎盛。”

“千秋偉業,百年隻是序章。”

“隻是如今的大明,難重現華夏過往的輝煌,草民不喜天下現有的道路,決心另謀他法。”

“夏之白不求一世之名,但求千秋萬世之鼎盛。”

“草民今日所言句句肺腑。”

“草民也知曉,百官跟陛下都難以信服,因而草民鬥膽,願為天下第一個為朝廷認可的商官。”

“願以一人之心,為治理天下趟出一條更寬廣的道路。”

“言一百不如做而行一。”

“草民願為天下先驅,為萬民、為天下、為中華,趟出一條另外的經濟之路。”

“不同於以往,國進民退,也有彆於過去,旨在國富民強。”

“草民想去證明一下,自己今日所說絕非空話自大,而是真真切切你能落到實處,能讓萬民受益。”

“草民唯願。”

“在草民退下之時,麵對著地方百姓,能驕傲的說出,他們信任的國家,信任的官員,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跟信任。”

“他們的選擇沒有錯。”

“我也能驕傲的告訴士人,因為對百姓的信任,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不用再忍受饑寒受迫。”

“他們的國家無比強大!”

“若是我夏之白沒有做到,或者嘗試失敗了,到時請陛下,直接取我性命。”

“我夏之白毫無怨念。”

“絕不後悔。”

“人活一世,要麼就千夫所指,要麼留名青史,我夏之白願做這天下的新路領路者。”

全場死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