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百姓要明君,咱就給他明君!(第二更)(2 / 2)

“把所有能威脅皇權,能阻礙帝王獨攬大權的存在,都削一遍、砍一遍,更是準備寫一些規章,要嚴格約束後世帝王,讓他們隻能按照你的規劃去做。”

夏之白輕蔑的搖搖頭。

“唉。”

“但陛下你的經曆,豈是其他人能比的?”

“陛下年輕時,種地下田做過,掃地挑水乾過,打江山、治江山也做過,陛下有這個能力跟精力去親裁庶務。”

“我剛才大略掃了一眼,陛下跟殿下的桌子上,擺放的奏疏,至少上百件,以大明奏疏的

上報情況,基本一個奏疏上會寫明三到五個政事,而陛下去年更是親口說過,每日要處理大小政事上千件。”

“上千件?”

“陛下可知這麼多政事,對於生長在深宮的帝王,是多麼恐怖的數字?”

“尤其是這些後世帝王每天一睜眼,就必須要去麵對、要去處理上千件奏疏,多少人能夠堅持下來?”

“而且陛下你創建的這些製度,陛下自身很多都沒有堅持下來。”

“就我所知,陛下春耕時的勉耕,數年都是大臣代勞。”

“陛下規定的常朝‘禦門’,即陛下要時常去奉天門,站在高台上,去麵見老百姓,聽聽百姓的聲音,體察民情,以免被奸臣蒙蔽視聽,但陛下也已近六七年沒有上這個自己規定的‘常朝’了。”

“還有便是處理奏疏。”

“陛下依舊很是勤勉,但更多時間,也會讓太子多承擔,或者是讓翰林院學士,在一旁念誦,在等著陛下批閱,以陛下龍精虎猛的精力,尚且支撐不住,何況是後世的深宮帝王?”

朱元璋麵露慍色。

但他對此的確是反駁不了。

規定就是這樣。

奏疏必須每天及時處理,若是不及時處理奏疏,便會堆積,但明天奏疏量不會少,而且奏疏不看,上朝也會出現問題,上朝接不上,總不能叫文武百官在那裡乾站著,也不能群臣說了話,皇帝無辭可答。

尤其大明還是一日三朝。

他這樣的鐵人,尚且有些扛不住,何況後世子孫?

朱標對此是深以為然。

他也感覺太累了。

每日都有處理不完的奏疏,而他作為儲君,必須為父皇分憂解難,這就意味著,很多時候,大量奏疏都落到了他手上,需要他及時處理,他如今也不過三十歲,都已感到十分困乏。

隻是身為人子,又為一國之儲。

他沒資格喊累喊苦。

夏之白繼續道:“連需要陛下自己負責的奏疏處理,陛下尚且已表露出一定的頹勢跟疲倦,又何況是那些必須靠著高壓強權,才能在天下維持下去的治國體係?”

“陛下的一切都太理想化了。”

“本身就不合理。”

“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隻不過陛下光芒太盛,對天下的控製力太強,這才掩蓋下了這些暗流湧動的危機,但後世帝王,哪怕是當今太子,都做不到陛下的程度,他們不夠強。”

“即便陛下為後世帝王規劃好了一切。”

“他們也辦不到。”

“因為陛下對他們太苛刻了。”

“陛下對天下製度的修修補補,除了有自己的思考,還有便是以太子的情況,做一定的補充調整,但正如陛下之前所說,太子殿下是很優秀跟卓越的,陛下隻以自己和太子的情況來製定製度,步調起的實在太高了。”

“若是陛下真想完善這些製度,就不該將目光看的那麼高。”

“而當將視野放低。”

“至少當以陛下子嗣中最平庸的藩王親王的角度去設計天下製度。”

“如此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大明的下限。”

聞言。

朱元璋瞪了夏之白一眼。

他的這些兒子裡,最蠢的就是周王。

比豬都蠢。

要是後世即位帝王是周王這種蠢貨,那給後世子孫設計再好的製度都沒用。

朱元璋冷聲道:“咱對朱家子孫沒那麼高期待,咱也不指望他們有多大出息,咱就隻要求他們能按照咱的想法,將咱交代的事老老實實去做。”

“你說了這麼多,不就想說咱目光短淺,看的沒有你長遠嗎?”

“但你又對天下了解多少?”

“聽了一些隻鱗片羽,了解了一些皮毛,就在咱前麵大放厥詞,你真以為咱會聽你的一麵之詞?這個天下是咱親手打下來的,咱比你們任何人都愛惜,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

“咱從不覺得做的有問題。”

“咱隻看到,在咱的治理下,咱的大明朝,正在走向繁榮昌盛,咱的天下正越來越穩固,是咱,讓天下百姓能安定下來,是咱,讓他們有田種、有房住,也是咱,給天下帶來了長久太平。”

“咱沒錯。”

“也永遠不會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