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所謂的磁學,光學。”
“裡麵的的一些‘磁偏角’、‘礙’、‘聲音共振’等概念,即便我等都深感頭疼,將其編入教材,實在有些強人所難了,而且天下隻怕少有人能教授相關的知識。”
“諸如此類的數不勝數。”
“我等認為大人的想法太過不切實際了。”
“也太過枉顧實際了。”
“我不否認大人想統一天下教化的心是好的,但就目前的現實條件,的確不允許。”
“大明沒有這麼多‘能人’,也沒有這麼多全麵的‘教書夫子’,這些教材若是真的傳播下去,隻怕尋常士人都要苦學三五載,又何談沒有識字基礎的普通學子?”
夏之白點點頭。
方孝孺說的問題很實在。
一直以來,天下士人主要學的是‘聖賢書’,真正精通算術、天文的少之又少,而這些人一般都敝帚自珍,很少會教給他人,他這一整合,相當於將這些知識全都下放了。
這是一個很大的知識量,不亞於讓人重頭來過。
夏之白道:“方學士所言極是,但有困難在所難免,我也說一下我的看法,文章方麵,自然是以通俗易懂為主,畢竟他們要學的東西很多很雜,太過文學性,太過注重辭藻,反倒是本末倒置了。”
“文章以簡白為主。”
“而有關算術、雜學等方麵。”
“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難以理解,那就換一個說法,用大眾能夠理解,能夠輕易接受的說法,將一些說法簡單化,簡略化,初學階段無須在意是否完全精準,隻需注重思維培養就行。”
“在教材上一切從簡。”
“不僅要化繁為簡,還要主動化簡。”
“將複雜的東西簡單化,簡單的東西通俗化,讓人更易理解,而且若是一個概念,如此的晦澀難懂,那或許是這個概念本身描述出了問題。”
“而且定義也並非隻能有一個。”
“初學用一個通俗的。”
“等真的學到高深處,再用精確的描述也可。”
“先將學習的難度降下去。”
方孝孺蹙眉,麵露不悅。
夏之白這一說,豈不意味著,很多都要推倒重來?
夏之白也看出了方孝孺的不情願,語重心長道:“教育的事馬虎不得,粗心不得,大意不得,必須慎之又慎,唯有讓上至朝廷,下至普通學子都能接受,這才擔得起教化天下的重擔。”
“我等身為朝廷官員,又豈能半途而廢?”
“隻能勞煩諸位辛苦了。”
夏之白朝兩人微微拱手。
見狀。
方孝孺麵色稍緩。
雖然不太樂意,但也無法反駁。
而且此事已經被定下了,他就算反對,又能反對到哪裡?
最終還是得繼續。
方孝孺道:“那就依大學士的吧,隻是這樣一來,這教材隻怕沒個幾年都出不了,相關的任務量十分的大,無異於編纂一本曠世大典。”
夏之白笑著道:“時間不要緊。”
“保質保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