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天下要的是務實!(1 / 2)

雪下的越來越緊了。

方孝孺原本有些鬆動的心,在猶豫了一陣後,又再度遲疑了。

如今天下方方麵麵都受儒家影響。

改弦易轍不可行。

若是執意強推,引起的動蕩太大,根本不是他們能掌控的,而且他們根本無法預測,最終會演變成什麼樣,風險太高了,收益卻很小。

方孝孺的心漸漸冷靜下來。

為夏之白那一番豪言壯語激起的熱血漸漸冷卻。

他望著夏之白道:“敢問夏學士,在你心中,儒家又將置於何處?”

夏之白淡淡一笑,道:“如今現在是什麼樣子,以後還是什麼樣子,學術是學術,世俗是世俗,兩者本身就是有明顯差彆的,世俗受儒家上千年影響,豈是朝夕能改,而且我也沒有想過大改。”

“如今的儒家早就世俗化了。”

“也早為天下人接受。”

“貿然輕舉妄動,隻會引得世人恐慌,我夏之白雖膽大,但還不至狂妄到這種程度,妄圖憑借一人之力,扭轉天下的認識,我要改變的隻是學術方麵。”

“儒學在宋代時,發展就已陷入瓶頸。”

“最終陷入到了理學。”

“宋代理學在我看來,就是把社會的政治倫理原則異化為天理,又以天理降而在人為人性,以心與內在於人的天理合而為一為道德修養的功夫,其目的是要百姓自覺地按社會政治倫理準則行事。”

“這種理學主要強調的還是道德。”

“但社會不能隻有道德。”

“因為百姓是需要吃飯、穿衣、出行的,而這些理學都解決不了,能解決的隻有實打實的生產力,生產技術,而如何改善生產力、生產技術,儒家給不出答案,漢代時,遭遇大旱,更是不敢讓百姓打井取水,隻敢祭祀求雨,如今經過上千年的發展,雖已不至於此,但依舊沒給出太多實用辦法。”

“大明的建立,很大程度,源於天災。”

“作為大明的臣子,防範天災,也注定會是一件很重要的政治使命,依靠儒家的經義,明顯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而隻能從其他地方想辦法,我也是一介書生,沒有那麼大的神通,隻能儘我所能,讓百姓家中多餘糧,以度過災害。”

“另外便是大興水利。”

“我欲興的水利,非是地方的水道堤壩,而是大型的蓄水庫,而想要修建這樣的蓄水庫,需要調動很多的人力,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財力,而這都不是大明目前具備的。”

“但在我看來又是必須的。”

“故隻能另辟蹊徑。”

“通過提高生產技術,更大程度調動人力,以更少的人力資源,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讓大明儘可能的實現旱澇保收,減少天災的影響,而目前的儒學理念,已嚴重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腳步了。”

“因而必須摒棄。”

“簡而言之。”

“《語書》依舊弘揚儒家精神,但在涉及到社會實踐方麵,則要海納百川,無論是儒家的,還是墨家,亦或者道家的,亦或者是其他學說,隻要能用,那就都可以使用上。”

“人情世故用儒學,解決實際問題用實學。”

“天下需務實!”

聽到夏之白的話,方孝孺臉色有些不自然。

因為夏之白已是近乎明著嘲諷儒家‘務虛’了,他倒也不怎麼好反駁,因為在他看來,儒家的確有些不務正業,整天躺在聖人書上。

他也聽明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