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
接下來幾天,夏之白都在翰林院。
整日跟書本為伴。
如今他在翰林院中的地位徹底起來了,劉三吾、方孝孺等人,都不敢再輕視,劉三吾在‘抱病修養’了一陣後,也終於在寒冬臘月回到了翰林院。
回到翰林院,還是有人迎接。
黃章、董貫等人聽聞劉三吾回來,也是主動出門迎接去了。
隻是相較過往的成群,這次相對寒酸了不少。
見到劉三吾,黃章熱情的迎了上去,道:“劉老學士,你的身子骨可有好一點?”
劉三吾乾瘦的臉頰皮笑肉不笑道:“多謝小友關心,好多了,我不在翰林院的這段時間,翰林院中可有發生什麼事?”
黃章看了眼董貫,無奈的苦笑道:“院中倒是沒有什麼大事,隻是那夏之白在院中越來越強勢了,整個翰林院都快成了他的一言堂,任何跟他意見相悖的想法,都會被他直接駁斥,眼下編書的事,全都按照夏之白的心思在做。”
“我等是半點都插不上。”
黃章苦笑一聲,也是頗為鬱悶。
以他們的才能,放在地方,誰敢不多看幾眼,他們說的話,誰又敢不當回事?
但偏這個夏之白,軟硬都不吃。
董貫道:“在他的吩咐下,漢朝書了很多的窮兵黷武,晉朝變成了‘五毒散’之禍,後續的南北朝,更是被強行附加為了什麼諸夏之亡,番邦融合,還有什麼隋朝的好大喜功,唐朝的藩鎮割據,宋代的紙幣超發,元朝的賤民愚民,還有自來就存在朝堂的黨爭紛遝等等。”
“他想編的曆史書,全變成了各大朝代的,負麵曆史,還說是想讓後人以史為鑒。”
“不要走上滅亡朝代的老路。”
董貫搖頭。
曆史這種東西,教書育人的話,哪能給學子教授這些東西?這不是在誤人子弟嗎?而且這些朝代真有夏之白描述的那麼惡?若是漢朝窮兵黷武,豈有文景之治?宋代的紙幣算個事嗎?
元朝的賤民愚民,又有什麼問題?
他就想不明白了。
夏之白一個士人,一個有身份、有臉麵的人,為什麼質疑要把士人的神聖麵戳穿?戳穿後對他有什麼好處?難道真要看到他們這些讀書人被一個個賤民嗤笑,說他們百無一用?
這個天下是士人在治理。
這個道理,古往今來,誰人不知?
但偏偏夏之白,就非要反其道而行之,他們據理力爭,反倒遭到夏之白一頓嗬斥,還說是什麼‘以史為鑒’,以史為鑒,就是將很多士人的醜陋麵揭露出來?就是將天下的不好的地方,都寫出來?
天下本就不存在完美的。
黃章嗤笑道:“豈止這些。”
“在劉老學士你不在的這段時間,他那門雜學,可是被硬塞了很多東西,什麼力熱電光聲,還有什麼物體的不斷切分,更有什麼天文地理之類的,反正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東西,他都給揉雜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