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全本免費閱讀
可能會讓人感到意外,倭國身為一個島國,怎麼會缺鹽呢?
畢竟除了有鹽井的地方,廉價食鹽的來源還是主要以海鹽為主,而海鹽想要獲取,需要的條件也畢竟依賴原始環境,至少也得臨海吧。
可是身為一個島國,倭國是溫帶濕潤性氣候,這對於製鹽來說相當不利。隻有寬闊平坦的沿岸加上乾燥炎熱的氣候才是曬製海鹽讓其高產的條件。
倭國本土產出的鹽不多,食鹽供給一直都是供給上層貴族的,底層民眾平時吃的鹽很少,導致大家的口味都很淡。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愛食鹽,事實上食鹽在倭國屬於硬通貨了。
因此東雲誠看到這400筐的食鹽時,非常興奮,知道這些鹽根本不愁賣,他隻要轉手一下就能輕鬆賺到差價。
所以東雲誠相信連舉人在興漢國肯定是個了不起的海商,否則怎麼會一下子就送來這麼多鹽呢?
連東雲當然也跟過來了,看到這麼多鹽,他的麵色卻不算高興。
因為雖然幫教主把事情辦好了,但是連東雲猜教主可能覺得他辦的還行,或者他辦的事情還有手尾沒辦完,所以要他繼續留在倭國,操持一件商業上的事情。
連東雲也說不出拒絕的話來,因為那該死的上木健一居然沒有找到他的仇人,這件事還沒全完。
然後延壽教也不是把鹽直接賣到倭國來就完事了。
僅僅通過一個小港口來分發400石食鹽,效率有點低。因此想到了彌補延壽教內部夥食缺陷,倭國這邊也可以做的一個生意——醃鹹魚。
倭國的漁獲資源豐富,漁船和漁民眾多,日常攝入蛋白質幾乎都是依賴漁獲,吃肉食極少。
安右道當然也有人捕撈漁獲,但新鮮的魚直接就煮來吃了,而因為鹽貴,很少有醃鹹魚的習慣,也不會去刻意發展醃鹹魚的食品業作為餐桌上的補充。
所以,周宇就想到了把延壽教現在已經超額產出的鹽消耗一部分的辦法。
於公公一弄,安右道裡周宇沒有辦法再光明正大地買私鹽了,隻能悄悄摸摸地賣,終究不是個長久的辦法。
因此用賣鹹魚來代替賣鹽,雖然正常人都看得出來這是在賣私鹽,但至少表麵上過得去。
把醃鹹魚的產業放到倭國成本其實太高,可是來往船運本來就是為了運倭國農民去安江道。
這個醃鹹魚的產業隻是順路做的。既能讓東雲家賺到錢,讓他們願意為延壽教持續輸送農民,又能借助倭國的人力來製作醃鹹魚,還能消耗延壽教已經過大的鹽業。
一舉三得。
貿易就是有來有回,總不能每次都運一大船鹽過來傾銷,東雲家吃不下的。
變成醃鹹魚返回延壽教的餐桌,順便帶走一批倭國農民,這才是有來有回的貿易。
連東雲就是周宇留在這邊進行監督東雲家醃鹹魚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