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鬨得這麼厲害, 肯定是王太後已經氣性極大了。
自從劉徹不跟她商議, 擅自頒布了立卓文君為後的聖旨, 王太後就如同吃了炮仗一樣,整個人滿身都是火氣,幾次三番想把劉徹叫去長樂宮。
她是劉徹的母親,沒有親自去見劉徹的道理。
更何況, 她要教訓劉徹, 哪裡能屈尊紆貴, 親自到未央宮。
可是王太後沒想到的是,劉徹竟敢晾著她,根本不曾到長樂宮見她。
這簡直把王太後氣得一佛升天,恨不得把能見的東西全都給砸了。
她是漢室的太後, 更是劉徹的親生母親,含辛茹苦把劉徹養大, 扶持他登上帝位。
竇漪房死了之後,她合該是全天下最尊貴的女子。
劉徹就該以天下來奉養她。
可是自己養大的孩子翅膀硬了,不聽阿母的話了, 不僅不讓親舅舅田蚡做丞相,連封賞王家人也推三阻四。
如果沒有王家田家, 能有劉徹的今天嗎?
這小兔崽子彆的沒學會,忘恩負義倒是信手拈來。
他不許她乾涉朝政, 她拗不過他。
可是她是漢室最尊貴的女子,整個漢宮都應該聽從她的吩咐,劉徹竟然要立新的皇後, 給她挑一個新媳婦,竟然不告訴她這個母親!
哪怕是民間,兒子的媳婦,家裡的女君都是由兒子母親來挑的。
劉徹這是要造反嗎?
如果她連選皇後的事都不能做主,日後乾脆就裝聾作啞一輩子,了此殘生算了。
這樣憋憋屈屈做一個太後,沒有竇漪房的半分權勢,更何況是呂後,還不如不把劉徹扶上位。
王公公伺候在王太後身邊,又是王氏旁支人,對王太後一向忠心耿耿,十分了解王太後的心思。
他不屑地看了眼信誓旦旦的黃明奇,譏笑不已,“黃明奇,太後可是陛下的生母,是漢室最尊貴的太後。太後要見陛下,你竟然膽敢不去稟報,還拿陛下做筏子。待我秉明陛下,可有你的好果子吃!”
黃明奇麵上恭敬,仍然寸步不讓,“王公公這就折煞小弟了,小弟哪裡敢謊稱陛下的旨意。實在是陛下正有要事,不耐煩人打擾。太後跟陛下母子情深,又素來體貼陛下,定是能夠諒解的。”
王公公聽著黃明奇睜著眼說瞎話,氣得咬牙切齒。
黃明奇這明著說太後體貼陛下,那如果太後再請陛下往長樂宮,豈不就是不體貼陛下。
太後對陛下不滿已久,陛下對太後也未嘗沒有嫌隙,可那是太後跟陛下母子之間的事。
他們兩個大神鬥法,底下的人若是跟著踩一腳,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太後可以自己責罵陛下,陛下可以不聽太後之言,底下人卻怎麼也不敢有一點放肆之處。
黃明奇這句話放出來,他即便是王氏旁支人,還淨身做了宦官,一旦太後認為他妨礙了跟陛下的母子情分,隻怕第一個饒不了他。
他是王氏旁支庶子而已,身份低賤,父親早亡,隻留下一個寡母跟一個弟弟。
在甄選伺候太後之人時,他咬著牙進宮,是因為他不進宮,母親跟弟弟都要過不下去了。
他們依附在王氏名下,父親死後田地都被收了回去,靠著母親微薄的嫁妝渡日。
母親母家已經敗落,幾個舅舅吃喝嫖賭無一不精,根本沒有一點能夠依靠的。
更可怕的是,舅舅把家業敗光了之後,連妻女都賣了。
山窮水儘之後,他們把主意打到了母親身上。
母親雖然不能被他們賣了,可是母親還年輕,不足三十的母親盈盈弱質,舉手投足間又有一股堅韌的味道,正是可以做暗娼的好材料。
母親去王氏族長那裡哭訴了好幾次,族長隻說母親這是瘋魔了,哪裡有親生哥哥逼迫已經嫁了人的妹妹去做暗娼的道理。
王大郎卻明白,族長隻是不願沾染是非。
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事。
舅舅們舍出一條命,什麼事做不出。
族長愛惜羽毛,不肯沾染上這種窮凶極惡之徒。
可是年僅十三歲的王大郎,跟隻有九歲的弟弟,哪裡護得住自己母親。
在東躲西藏大半年後,他聽聞了王太後有意收留孤兒,以後送到宮裡侍奉之事。
他那時候便知道,自己最後的機會來了。
撫養的孤兒,外麵的人,哪裡比得上王氏族人,還有一個寡母幼弟能夠捏在手裡。
而他一朝被選中進宮,王氏族裡就出手打發了幾個舅舅。
乾脆利落,毫無後患。
他自願進宮,若是還有這樣的禍患留在外麵,定是要對太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