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7(1 / 2)

碧曦[快穿] 柳亦瑜 4736 字 9個月前

“正是如此。”

“合該重賞。”

“陛下, 雁門太守李廣被匈奴俘虜, 其軍大敗。雖然李廣後逃回, 畢竟是敗軍之將”廷尉張湯肅聲道, “李廣將軍致使我漢室亡一萬有餘,理應斬首。”

衛青跟張次公的奇襲得手後, 李廣作為後手出擊, 遭遇的就不再是措手不及的匈奴人,而是兵多將廣,準備完備的匈奴反擊。

在正常情況下, 漢軍在北地的戰鬥力是不如在馬背上長大的匈奴人, 更何況是嚴寒的冬季,大多為中原內地的漢室將士, 根本耐不住雪地作戰,導致了大敗的下場。

李廣“飛將軍”的名號聞名天下, 匈奴人更是如雷貫耳, 匈奴將軍下令要活捉李廣, 才使得殘兵敗將逃了出來,可是李廣本人卻被活捉。

李廣被活捉後,匈奴把他放在兩匹馬中間的網上,李廣裝作奄奄一息的模樣, 任由匈奴人把他拖了十幾裡地。

待到了水源地,匈奴人停下,李廣一鼓作氣,跳上了匈奴騎兵的戰馬, 一路往南跑了幾十裡,數百名匈奴騎兵追擊李廣。

匈奴騎兵顧忌著活捉李廣的命令,李廣可是毫無顧忌地逃命,放開膽子射殺追兵,最後成功跟自己的殘部彙合。

李廣雖然成功逃回,卻並不意味著事情便結束了。六路將領跟李廣並沒有分出主次,當然即便有主帥,也不敢真得當場判處誅殺李廣的命令,隻得上報給了天子,等待天子的判決。

所有人都知道,按照漢律,李廣讓漢軍損失慘重,自然該是斬首的大罪,可除了真得一絲不苟,恨不得將刑罰加重的張湯以外,並非所有人都認為李廣該殺。

禦史大夫,京兆府尹廣平侯薛澤就說:“陛下,李廣將軍不同於旁人,又曆經九死一生而還,履有戰功,在軍中威望極高。漢律之中素有以錢贖命的條文。卑臣以為,李廣將軍之罪,當可贖。”

“若是損失過萬,大敗而歸的大罪都可以財帛贖罪,那麼還有何罪不可贖?”張湯錯牙,怒斥道,“這可不是害死了一兩個人,也不是害死了幾十幾百個人,而是上萬條人命。為將者,當率先作則。李廣身為將軍,自己被俘虜了不說,還害得大軍大敗,罪不容誅!”

汲黯立時便駁斥他,“李廣將軍是何人?在孝文帝時,他因斬殺匈奴眾多,被封為漢中郎。孝文帝都曾誇獎他,若是生在高祖時候,定是一個萬戶侯。七國之亂時,李廣將軍在昌邑城下,奪取叛軍軍旗,從此聞名天下。他為上穀太守時,每日都與匈奴短兵相接,典屬國公孫昆邪害怕李廣將軍因此喪命,哭求讓李廣不要在匈奴最前線!這樣一位連匈奴人都懼怕的當世名將,若是因為一兩次的敗績便斬殺了,豈不是讓親者痛,仇者快?”

“既然主爵都尉認為李廣不當殺,那麼公孫敖呢?”張湯也並不是傻子,知道李廣定然不是一兩次敗仗就足夠判罪的,便退而求其次,“騎將軍公孫敖出征,亡七千騎。公孫敖可不是李廣將軍,戰功累累,又聲名赫赫。”

因為治理黃河,安撫百越有功,被任為左內史的公孫弘拱手,“廷尉此言有理。隻是現下西北有匈奴,遼東有朝鮮,西南有百越,漢室正是用人之際。公孫敖將軍兵敗不假,卻可以將功贖罪。”

“公孫弘大人所言正是。如今四處用兵,用人之際。漢室對匈奴用兵已久,有幾次是贏了的?孝文帝孝景帝朝,也未曾因為將領敗了,便議罪斬殺。若是都殺了,哪裡殺得過來?”內史鄭當時也開口附議。

“公孫賀將軍無功無過,此次也是不便責罰太過”丞相韓安國見局勢一麵倒地要輕判李廣,便開口提起另一個議題,“隻是衛青將軍校尉張次公,縱容部下殘殺平民,此乃滅絕人倫之舉,實要嚴懲不貸。”

韓安國之所以能夠投靠田蚡門下,除了獻上重金以外,還因為他也是崇信儒學,跟田蚡一拍即合,主張並無太大差異。

劉徹當初撇棄田蚡為丞相,選了韓安國,也是因為韓安國也是反對黃老之說,是儒學之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