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宣魯元公主進宮,自然不隻是全然思念這個女兒。即使相較於劉盈這個不怎麼和自己一條心的兒子而言,女兒魯元公主,似乎更能夠體會到自己身為女子的苦楚與做為母親的不易。
楚漢爭霸,在呂雉被楚王抓住之後,劉邦很快便有了新歡戚夫人,並同她生下愛子劉如意。如意如意,如我心意。那原本的原配嫡妻所生子女劉盈與魯元公主,在劉邦新中國自是沒有什麼地位可言。或者說從始至終,呂雉及其所生子女對劉邦來說,都是可以輕易舍棄的存在。要不然當年逃亡之時,也不會做出幾次三番把劉盈與魯元公主推下馬車的行為。
隻是子女對父親大抵是有幾分天性上的濡慕與敬仰的,更不用說劉邦雖然於人品上頗有些不是東西,可既然能夠以一介混混之身,成為天子,那麼自然是有幾分真本事在內的。便是偶然間的幾個好臉色,也足以叫彼時年歲尚幼且母親不在身邊的劉盈與魯元公主為之激動。
況且彼時的戚夫人,是把自己做為正室看待的,對呂雉留下的子女雖沒有過偏愛,倒也不曾苛待。因而自始至終,劉盈都不曾恨過戚夫人。甚至在某些時刻,幻想過受父親寵愛且愛子深遠年輕貌美的戚夫人,做為自己的母親。
然而誰也不曾想過,呂雉竟然回來了,活著從楚王軍營中走出,再度回到了劉邦身邊。
但彼時的呂雉可以說一無所有,除了劉邦這個原配嫡妻的名分,不僅軀體飽受摧殘年華不再,丈夫身邊已經有了新歡與愛子,便是自己的子女也在不知不覺中同她離了心。
如果不是身後站著的呂家與樊噲等人,如果不是多年的困苦與顛肺流離不僅不曾磨滅她的意誌,反倒叫她更為堅強與智慧,呂雉也好她的兒女也罷,都將為人魚肉,成為劉邦為愛子奪嫡路上的祭品。
拋妻棄子,於大漢高祖皇帝而言,從來就不是什麼值得見怪的事情。而拋棄呂雉及其所生子女,更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在這位高祖皇帝心中,不管是他自身還是他的皇圖霸業,又或者心愛的女人及其所生子女,哪一個又不比呂雉及其所生子女重要?
如果說呂雉是在被劉邦舍棄之後,於楚王軍營中飽受折磨時、於劉邦美妾愛子在懷時、於奪嫡風波中稍有不慎便死無葬身之地時看清這一點,並將所遭受的一切一點點打磨,最終鑄就一顆冷硬而無所畏懼的強者之心。那麼魯元公主終究,不過是一個婦人,一個靈魂遠不如她的母親璀璨與自我的婦人。
即使不管幼年還是成年之後,她都處於被拋棄的一方,還被同一個人,她血脈相連的父親所拋棄兩次。
一次是在劉邦逃亡途中,還有一次,則是匈奴冒頓單於來犯。她做為公主,險些被嫁與匈奴和親。如果不是她有個好母親呂雉,如果不是她的母親願意為了她而低頭,現在的魯元公主或許早已死在茫茫和親之路上。
也正是在那一刻,魯元公主方才體會到,原來做為女子,縱使身為公主,又有多麼的不易。
隻是這樣的魯元公主,同呂雉之間終歸是有差距的。她似乎是每一個男子理想中的婦人所應該有的樣子,出生高貴溫柔嫻淑,不驕不妒。不僅能夠主動為丈夫納妾,便是丈夫所生下的庶女也能夠悉心教養。縱使是進宮,也不忘帶下自小於跟前長大的庶女張嫣。細細叮囑,叫其好生討得外祖母歡心,日後方可由外祖母做主,尋個如意郎君。
有那麼一瞬間,其中呂雉也不清楚自家這女兒心中究竟是如何作想。看著眼前這同自己相似而又不似的魯元公主,呂雉不由得想到少年時候,她曾經,便是在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嫁給了劉邦。一切的一切隻因為,她的父親精於相麵之術,偶然看到了劉邦的麵相,乃是大富大貴的人主之相。
時至今日,呂雉也說不清楚自家那父親的相麵之術究竟是好還是不好,隻是很顯然,她們呂家上對了船卻也上錯了船。因為劉邦此人,對她們呂家可沒有生出什麼好心思,便是隻剩下一口氣了也想著叫陳平殺掉樊噲,斬斷呂家臂膀。如果不是她反應迅速,一切究竟如何,還未可知。
但呂雉叫魯元公主前來,當然不隻是單單為了回憶過往母女敘舊。打發宮人把張嫣帶下去,呂雉方才道出她宣魯元公主進宮的真實目的,叫魯元公主於宮外,尋一懂行的高人來。
秦漢之際,讖緯之學盛行,方士眾多。但個中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昔年的始皇帝不就是聽信了胡生方士的話語,派遣徐福攜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找尋不死之藥。
呂雉向來信奉黃老之學,對此並不排斥。不過她深知,為上者的一舉一動,都會對下麵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因而並不準備聲張,隻是叫魯元公主以替幼子祈福名義,暗中尋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