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方案調整(2 / 2)

總的來講,為了安置這300個工人,廠子裡總共支出兩百萬冒一點頭,看起來是個不小的數字,不過由於是分三年,所以廠子裡壓力並不大;

梁一飛也不用專門想辦法去弄錢。

事實上,由於其中有兩百多離退休工人,拿的錢本來就隻有全工資的80%,所以以這個基數算,廠子裡用於下崗安置的花銷更小。

算起來,總共支出,不到160萬,平均每人五千塊錢。

在廠子裡乾了一輩子,最後,給五千塊錢打發走人。

這個方案,在之前看來,各方麵都還能接受。

畢竟梁一飛還是給錢的,當前有一些無良的企業家,通過各種關係,走非法途徑廉價買下了企業,口頭上答應安置,實際操作中卻根本不履行承諾。

不過,現在這個方案不合適了。

製藥廠的事雖然沒上報紙,但同一個城市裡,這麼大個廠子,這麼嚴重的事件,怎麼可能瞞得住,很快就傳開了。

上到國資局,下到工人,都意識到,這種逐年遞減的方案,很可能行不通。

另外還有個主觀因素。

梁一飛這次心裡難得的溫情了一下。

他很清楚,接下來三年,是通貨膨脹最快的三年,三年後的工資,幾乎要翻一倍,工人們每個月到手的錢,越來越不值錢。

現在一百多塊錢還算個錢,第一年還能勉強應付,可到了第二年,第三年,也就是95-96年間,一個月30%,98塊錢,甚至都不到,退休的那些老頭老太太隻能拿到70塊錢不到。

在城市裡,96年,70塊錢能乾什麼?!

最關鍵的是,3年之後呢?

說句實在話,三年後,要是因為下崗,那些退休工人餓死,也搞不到梁一飛頭上來,梁一飛有十足的把握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影響。

可是梁一飛考慮之後,還是決定,給這些工人,尤其是退休的老工人,一條稍微好走點的路。

雖然這些人身上有很多梁一飛不喜歡,甚至厭惡的特質,但他們畢竟不是真正壞人,這些讓人厭惡的特質,更多的,應該歸咎於時代而不是個人。

今天把鄒玉茹找來,就是重新製定一個補償方案。

梁一飛的想法,是用96年之後,流行起來的‘工齡買斷’,比如一年一千,乾了三十年就有三萬,乾了十年,就一萬,要隻乾了一年就下崗,就隻有兩千。

當然具體一年多少錢,還要視情況而定。

“廠長,這個法子好倒是很好,就是花錢太多。”鄒玉茹說。

按工齡,非常公平,之前貢獻多的多拿,貢獻少的少拿,工齡長的人年齡大,之後找工作更難,工齡短的年齡年輕,找工作相對簡單,給前者更多的補償也非常合理。

可問題是,這樣的話,廠子裡一次性拿出的錢就太多了!

不要講一年一千,就是一年一百,那麼多離退休工人,都是三十年以上工齡,光是這兩百多人,廠子裡一次性就要拿出七十來萬,加上在崗的,快小一百萬了。

何況,怎麼可能隻有一百一年呢,哦,一個乾了三十年的老工人,最後買斷就三千?

少說要給到兩三百。

那一次性就要拿出兩三百萬!

這筆開支,目前華強廠拿不出來。

說實話,梁一飛也拿不出來。

“這個錢我來想辦法,至於每年多少嘛……”梁一飛沉吟了一下,在他心目裡,一年兩百是絕對不夠的。、

原本三年分批給5000左右,要是工齡一年兩百塊,那現在一次性,最多也就給6000而已,不是他的初衷。

給比較高的補償,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梁一飛能心安,從利益的角度來說,相對未來保健品市場賺的錢,這點錢不嚇人,而華強廠也可以成為南江省企業改革最大的亮點,梁一飛本人會在接下來近十年的全國性國企改革中,擁有一個護身能力很強的光環。

多給點錢,他自己不吃虧。

關鍵是這麼一來,一次性就要拿出好幾百萬,這錢怎麼來?!

自己掏腰包,顯然不行,也沒有!

正準備說話,忽然辦公室的門就被人推開了。

嘩啦啦,湧進來一大群人。

為首的,是二產線主任劉德才和公會副主席李明浩。

他兩身後,跟著兩個已經定了下崗的年輕工人。

而剩下的人,卻是一群老頭老太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