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曆史不由人(2 / 2)

“你說說,咱們60年代這代人,算是沒趕上好日子,倒黴的一代吧。”廠辦有個三十多歲的‘老’科員喝著茶閒聊。

要是梁一飛在這裡,估計忍不住要笑。

每一代人,都說自己這一代沒趕上好時候。

“呦,天天抽的都是六塊錢一包的煙,小王你還沒趕上好日子啊。”另外一個大姐打趣說。

“嗨,我就是抽六毛錢一包的煙,那也發不了財,抽六塊錢,也敗不了家,你說是不是。”王科員點上紅塔山,不緊不慢的說:“你們看啊,60年代出生,打日本人、打老蔣、抗美援朝就彆說了,咱們趕不上,想通過參軍建功立業,這機會錯過了吧;再說,60年代,正好是咱們長身體得時候,糧食緊缺,從小身體底子沒打好,這又虧了吧。”

“對,這話說的在理。”如今辦公室,大多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人,另外一個戴著眼鏡的四十來歲人說:“我小時正好趕上災害,差點餓死,好不容易熬過去,到了該上學的年紀吧,好嘛,一下子給發到農村種田去了,大學也不給考了,好不容易熬到恢複高考吧,想通過高考改變一下命運,回頭一看,連小學的字都認不全,還考什麼考?”

“劉大哥你算好的了,好歹你還有三個孩不是。我們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自己是沒指望了,想多生兩個小孩,未來孩子出息了,給我們爭口氣,哪知道剛結婚,嗨,計劃生育了,敢多生一個,公職都給你開除!”另外一個相對年輕點的人說。

“那也不能這樣講!”還是之前大姐說:“你們瞧瞧社會上,現在有錢的老板那麼多,人家不是60、70得啊,人家怎麼就發財了?”

“所以我說沒趕上好時候呢。”王科員說:“能擺地攤得時候,我們給抓投機倒把嚇怕了,不敢;等能倒騰國庫券的時候吧,咱們天天要上班,哪有時間幾個城市跑?好不容易趕上股市,盤算盤算吧,手頭又沒幾個閒錢,至於什麼倒批條、做集資,那是咱們這種小老百姓能玩的轉的嘛。”

辦公室裡天天扯淡,這幫人一個個就跟相聲演員似的,另外有人就笑了起來,說:“按你這說法,你算是什麼好機會都看到抓不住,那你是該心疼。”

“可不說嗎,咱們這一代人啊,就是看著彆人發財的一代人。”王科員說。

正聊著,有個看報紙的老頭忽然說:“都彆吵,你們看看,下個禮拜市中心廣場賣彩票!”

“什麼彩票?”

老頭念著說:“為了支持我市企業改革,安置下崗工人……為了滿足市民需求,每張兩元,不記名,不限量,現買現刮……特等獎……呦,特等獎是一輛12萬的桑塔納哎!”

“什麼時候賣?”

這條消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彩票這東西,目前還不算一個特彆大眾化的產物,很多人對它不理解,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依舊覺得這是資本主義的東西;但是也開始有一部分人初步養成了定期買彩票的習慣,比如王科員,每個月攢那二十多塊錢私房錢,基本全用來買彩票了。

不過當前的彩票,中獎金額非常小,遠遠沒有95年體彩福彩正規化之後那麼普及,更沒有五百萬大獎的說法,再加上是全國發售,中獎率實在太低,所以國家發行的,反而不如地方上發行的賣得好。

地方上,現買現開,成千上萬的人聚在一起,即熱鬨又刺激,還有個從眾效應。

獎品大多以實物為主,根據地方特點各有不同,但是特等獎基本都是轎車。

以前在電視上看到過外地城市賣彩票的盛況,看著電視機裡一排排披紅掛彩得轎車,不少人羨慕的很,但在濱海市,這還是頭一遭。

……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由於人們生活的規律性和媒體種類的稀缺,很多情況下,小範圍傳播消息,往往比互聯網時代反而要更快,覆蓋麵更廣。

和紡織廠廠辦職工一樣,整個濱海市的在職工人,當天幾乎都從濱海日報上看到了這則彩票廣告;

口口相傳,沒到兩天,全濱海市人儘皆知。

不光是濱海市,附近幾個城市都聞風而動,根據嵐韻湖那頭反饋,就從昨天晚上開始,舞廳和來吃飯的外地老板,已經有人開始談論彩票;新時代在外地的分校裡,甚至有當地的老師學生拖熟人幫著買點彩票。

新時代本部老師的熱情也十分高漲,紛紛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

新時代的老師有錢,兩塊錢一張,博一個刺激,一個機會,舍得花錢!

彩票發售,隻提到一個幫助下崗工人,具體是幫誰,怎麼幫,誰來幫,這些詳細的操作一個字沒說,顧文明一開始還不知道這次就是梁一飛在幕後操作,心想學校拿出一萬塊錢來買他個五千張,發給教職工當福利。

這事不大不小,一萬塊錢,老顧能做主,也不知道是‘想念’梁老板了,還是謹慎起見,老顧特意打電話向梁一飛彙報了一聲。

梁一飛啞然失笑,想了想,大手一揮,說買兩萬的,讓老師們樂和樂和。

這錢真就是讓老師‘樂和樂和’而已,指望拿走梁老板的桑塔納?不要開這種玩笑好不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