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結發夫妻(1 / 2)

麗園山莊地處二環內,東邊一條街對麵就是公園,山莊裡以彆墅和洋房為主,一半的商品樓,綠化率達到了40%,內部還有一個50多畝的人工湖,是濱海乃至南江省為數不多的商業樓盤中,最高檔的豪華居所,來這裡買房子,大多也都是第一批富起來的老板。

張鬆買這棟彆墅的時候是91年,花了40多萬。

那時候正是他事業最頂峰的階段,不光有六個門市部,還在百貨大樓有兩個聯排的櫃台,全市有三個廠子的五金製品,都由他來提供。

買完彆墅之後,張鬆一度想過,建立自己的廠子,脫離‘二道販子’的尷尬身份,不光做銷售,也做生產,將來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

可是這個想法落實起來很困難。

不光是資金的問題,政策上,在當時也阻礙重重。

做銷售和做生產,這兩者在政策上有本質的區彆,私營老板想開廠,擺在麵前的關卡重重。

和梁一飛白手起家不一樣,91年,張鬆已經是市裡知名的大老板,他的一舉一動,曝光度很高,盯著他的眼睛太多了。

92年南巡之後,私營企業、私營企業家一夜之間大幅度鬆綁,擺在麵前的路一下子多了起來,可是這時候,市場消費激增,忙著現有業務賺錢都忙不過來,他根本沒有精力去建廠。

擺在他麵前的路,要麼是減少銷售方麵的資金、精力、人員投入,放棄一部分市場和收入,轉而安心建廠,以謀長久;要麼是,繼續加大銷售投入,趁著南巡之後市場需求旺盛,再狠狠賺一筆。

一個是放棄眼前利益,賭一賭未來;一個是走一步看一步,先把錢賺到再說。

張鬆其實沒下決心,想再觀察觀察,所以92年後,也有意識的結交上了梁一飛這樣一批新冒頭的年輕老板。

可他真沒想到,國內經濟發展的太快,快得一眨眼,他就有些被時代淘汰了。

考慮考慮著,就到了93年,之前還是大老板,眼看著,已經隱隱約約要淪為濱海市的二線老板。

當初一起玩的,裘娜已經追上了他,何雲飛遠遠超過了他,最年輕的梁一飛,在潛力上,則徹底甩開了他。

連吳洋這樣幾年前,他還看不上的小代理,現在都能跟他平起平坐,手頭能抽調出的資金,絲毫不弱於他。

張鬆想來想去,想明白了一點。

用歌裡的詞說,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變化快。

不是我不努力,不是我不行,是跟不上時代!

從梁一飛身上就很明顯的體現出,要賺錢,必須跟得上時代。

梁一飛給人出點子,正好是國企大批量推向市場的時候,企業習慣了計劃體製,忽然間推向市場,摸不準市場的脈,而企業領導,手頭比原來的權力大的多,可以自行使用大量資金。

在這個關口,他給人出點子,賺了一筆。

接下來搞英語補習學校,更體現出時代性:英語熱、出國熱、大批英語人才渴望賺錢所在單位卻卡著不妨,一批人先富起來,有這個財力去學英語,而市場上沒有正規成規模的補習班;

再接下來的嵐韻湖,算是撿了個便宜,他的戰利品,可是高檔消費,同樣是時代產物;

至於如今的汽水廠變保健品廠,那就更明顯了。

今天聽到整個保健品市場有兩百多億,張鬆都嚇了一跳。

乖乖,除了國企壟斷的命脈行業,如今哪個民營行業,能有這麼大的規模?

也有,煤礦!

何雲飛就是聽了梁一飛的點子,去做煤礦。

梁一飛提出跟著他乾,換成前兩年,正春風得意的時候,張鬆可能第一反應就是覺得這個小夥子太狂了,在羞辱自己;

可是今天他這個不上不下的情況,再加上這一年多和梁一飛的相處,對對方為人的了解,張鬆並沒有把梁一飛朝壞處想。

梁一飛是需要銷售人才,可是,沒有自己,人家未必找不到代替了;退一步說,就算是找不到合適的,中華鱉精還是賣得那麼火,用不了一兩年,人家還是能培養出一批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